讲授的方法和策略
考生对教学内容的合理解读是有效教学的基础,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学内容的展示。 考试需要关注的方面有:
(1)英语学习氛围的创设。
在不影响教学效果的前提下,教师应该尽量使用英语教学,创设英语学习的氛围,体现语言教学的特点。
(2)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教师能充分考虑到该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学科教学规律,通过情境创设,进行课堂内容的导入。
(3)基于“交际教学”的课堂互动。
教师能基于教学内容,有效地设问,并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鼓励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和观点。
(4)有层次的教学活动设计。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中提出的“活动观”,小学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应反映小学生的认知与学习特点,形式上多样,但内容上呈现难度梯度。 教师应懂得如何为学生搭建合适的脚手架,帮助和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建立自己的目标语体系。
(5)基于“多元智能”理念的活动多样化。
教师能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和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如:通过开展TPR 活动、故事分享、语言游戏、歌曲或韵律诗学习、对话、角色扮演、短剧表演等照顾到学生多元智能发展的需求。
(6)教学辅助工具的使用。
教师能适当地借助教具辅助教学。 在教师资格考试面试中,考生应充分利用简笔画、肢体语言、面部表情、语调来引导和加深学生对教学目标语的理解。 在面试中,由于没有足够的准备时间,考生可以考虑使用模拟的教具,如图片和实物,通过语言帮助评委去联想真实的教学场景下教具可能发挥的作用和效果。
(7)语言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突出所要求的课型特点的同时,考生应注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如听说内容与读写内容的结合。 在一定程度上,综合运用语言既是语言教学的目标,也是实现语言教学目标的工具和策略。
(8)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和方法引导。
教师应注重课堂讲授与课后自主学习的结合,通过布置合理的课后作业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并鼓励学生借助字典、网络或者询问家人与朋友的方式进行探究式学习、项目式学习、任务型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