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语言教学(TBLT)

(四)任务型语言教学(TBLT)

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可追溯至20 世纪80 年代初,是建立在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理论基础之上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语言教育研究继20 世纪70 年代兴起的交际教学法从探讨英语课堂中“如何教”到“如何学”的一大趋势转变。 任务型语言教学强调课堂教学围绕完成具体的交际任务展开,鼓励学生在真实的、有意义的交际活动中通过运用语言而学习语言并巩固已有的知识。 这种转变充分反映了人们对语言习得本质的更深理解,不再仅将语言视作一套需要学习和练习的形式(包括语法和词汇),而是把语言视作一种用于实现多种交际目的的功能系统。

为保证任务活动的有效开展,教师应预先确定任务目标(通常是任务活动要实现的非语言教学目标)、任务内容、任务完成的程序和场景等。 任务强调的是真实语境中的真实沟通,因而任务活动通常是在两人或多人之间开展的合作学习。 由于不同学段的小学生在语言、情感的表达、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方式上有明显区别,教师在设置任务活动时也应该区别对待, 遵循一定的原则和策略,如:

•创设符合儿童认知程度、真实的情境和信息差,实现任务参与者之间有意义的、基于信息的沟通。 在小学低段常用的活动如“寻找图片差异”“拼图游戏”“依据图片排序”等都能很好地调动儿童的参与和互动。 教师需要关注的是如何通过具体任务的设置实现目标用语的自然输出和输入。

•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可以胜任一些需要独立完成的任务,如制作图表和示意图、做调查或在两人或多人小组的作业中分工合作。

可以说,任务型语言教学是交际教学的拓展,两种教学途径有着共同的理论基础,强调交流互动、强调活动的真实以及语言的多样化。 但在任务型活动中,目标更为明确。 以下案例基于上文中交际教学的案例进行改进,发展成一个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案例,以示两者区别:

✧任务型语言教学案例:绘图任务/复述任务

绘图任务:A Dangerous Moment

Student A: Have you been in a situation where you felt your life was in danger? Describe the situation to your partner. Tell him/her what happened. Give an account of how you felt when you were in danger and afterwards.

Student B: Listen to your partner’s story about a dangerous moment in his/her life. Draw a picture to show what happened to your partner. Show him/her your picture when you have finished it.

(改编自Ellis,2003:11;王蔷,2006:29)

在此案例中,任务型活动的明确性体现在:活动目的明确(Student B 需要根据Student A 的口头描述绘图);任务明确(Student A 和Student B 各自有任务要求,而且必须通过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因为有绘图这个交流成果,对任务的评估便不仅仅局限于语言的表达,还包括绘图完成的效果。 在这个任务里,Student B 能否根据Student A 的口头描述进行绘图,对不同的学生对象,这个任务难度是有差异的。 但可以考虑把任务设置为:Student B 根据Student A 的口头描述,做笔记,记录要点,然后口头复述内容。 这也是一个任务型活动,活动评估的标准是Student B 复述内容的充分性和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