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活动的开展

(三)教学活动的开展

小学英语课堂的一大特点是课堂活动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 因此,教师应基于学生学习需求、兴趣和语言能力,设计有层次的系列活动。 活动是语言学习的基本形式,是鼓励学生“做中学”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因而,有效的课堂活动开展是英语教师应具备的必要教学技能。 在10 分钟的试讲中,考生应该通过模拟活动的开展,展示自己对教学的理解,包括:语言活动的多元化、语言技能的综合训练、跨学科知识的融合。 从实际操作的角度,考生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和语言学习的规律,从“学习理解类”“应用实践类”“迁移创新类”来考虑课堂活动的设计和开展,如图7.1 所示。

从图7.1 可以看出,“学习理解类活动”指教师围绕主题创设语境,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感受和理解教学内容的主要信息。 “应用实践类活动”强调学生在对教学内容有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运用语言做事、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 “迁移创新类活动”指学生基于理解、语言应用,能通过有针对性的活动获取新知,构建新的知识框架,并能在不同的知识和信息之间建立联结,突破常规思维,创造性地解决不同情况下相似,或者不同的问题。

图7.1 中的箭头指向,代表的是三种活动类型在认知难度上的循序渐进,但这并不意味着三类活动之间有必然的先后顺序。 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与教学侧重点灵活把握。 教学的基本原则是能通过活动拓展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同时,活动的多元化,有利于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需求,并鼓励学生在完成任务活动的过程中,融合不同的学科知识。

图7.1 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