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堂活动中的互动策略
课堂互动是课堂教学中最基本、最主要的人际交往。 互动参加者正是通过双向或多向交流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达到心理或行为的改变。 从这种意义上讲,“互动”是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即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有意义的社会交流活动,因为真正的交际必然是双向或多向,以互动的形式存在的。 二语习得的大量研究成果同时表明,“互动”也是语言学习的必要手段。 对于外语语境学习中的学生,课堂上的有效互动以及来自教师的脚手架支持,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运用语言的信心,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 英语课堂中两种常见的互动模式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1.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顾名思义,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其常见程序是:教师启动,学生响应,然后是教师评价,即“IRE(Initiation—Response—Evaluation)”模式。 但在课堂的实践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以便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的有效参与和语言产出。 常见的以教师为主导的互动策略有:
•语言重复:通过有目的的语言重复,学生可以关注到语言点(词汇或者句法结构);教师有意识的语言重复,也有助于学生提高语音的准确性。
•有效的提问:这里的提问,既指教师有针对性地设问,邀请学生参与回答,也指学生面向老师与同学的提问。
•复述与转述:教师通过示例,鼓励学生对所学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梳理,用自己的语言来转述或者复述。 在学生产出语言的过程中,教师给予及时的反馈,帮助学生拓展转述或复述的内容。
•内容总结:教师也可以通过示例,鼓励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这需要对内容进行理解、分析,抓住要点,再用恰当的语言进行总结。
•观点表达:师生互动的另一特征就是教师引导下的课堂讨论,一般的做法是教师抛出一些值得讨论的现象或者事件,邀请同学们思考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举例拓展: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还体现在教师“听”的质量上,能够在恰当的时候,引导学生进行内容表述的拓展,比如,请学生通过举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其特点在于教师的即时引导和反馈,不仅能提高学生参与互动的频率和质量,还有利于实现对语言的关注,如提醒学生清晰发音、给予一定的语言支持等。 教师要在课堂上给予每位学生足够的关注,并通过教师与学生个体的互动增进彼此的了解。
2.生生互动
“生生互动”指学生之间以同伴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的互动,其哲学心理学的依据是建构主义,核心观点为“以学习者为中心”和“以人为本”。
(1)生生互动的主要形式。
生生互动有多种形式,每种互动形式都有其长处和局限性,因而课堂内不应采用一种形式,而应交替使用多种形式,充分利用各种互动形式的优点:
•同桌互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角色朗读、对话、问卷调查等都可以在同桌的两个学生之间进行。 在作业的检查过程中,让同桌两人互相检查、互相修改,也能取得很好的互动效果。
•两大组互动:这样的互动方式往往有竞争的性质,儿童好胜心强的特点会很好地带动每组成员的积极参与度。 即使是对所学文本的简单回顾,如果以两大组互问互答的方式进行,也能一方面避免教师枯燥的提问,另一方面通过生生互动活跃气氛。 可见,同样是提问,但教学效果不一样,学生参与的态度和使用语言的机会也不一样。
•四人小组互动: 当教学任务需要学生拓展思路、集思广益的时候,四人小组互动明显优于两人小组互动。 同时,因为四人常常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担当不同角色,如何协调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2)生生互动的教学原则。
为了有效安排合作性学习活动并有效地管理同伴和小组活动,教师需要仔细地考虑以下因素:
•要明确生生互动的目的、内容和形式,能为学生之间的真实交流提供充分的理由或动机。 比较常见的策略是在互动的学生之间建立信息差,而合作者必须通过有意义的交流才能完成任务,如信息拼图活动、图片排序、问卷调查等。
•能预测活动开展的难易度以及学生可能需要使用的语言和互动技巧。
•能帮助学生在同伴或小组活动中明确自己的角色,使每位成员都有平等参与活动的机会。
•能清晰地向学生解释互动活动应达到的效果,比如口头的或书面的汇报。
生生互动的重要性并不局限于对语言学习的促进。 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同伴活动”“小组活动”,也体现了21 世纪儿童必备的关键技能,如:
•通过生生互动,学生锻炼与人合作的社会技能,实现了真实的双向交流。
•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而非教师。
•学生通过生生活动相互间增进了解,更有利于创建和谐的学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