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撰写的原则
教案是教学设计的文字表述,体现的是教师的学习观和教学观。 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学目标,教案的内容和风格也有所不同。 但作为教学的参考和依据, 教案也具备一些共同原则(王蔷,2006)。
1.教学目标明确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下,教学的设计应该围绕“学生能做什么”展开。 一堂课结束后,我们能够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效果进行判断。 这里的教学目标通常指英语语言知识目标、英语语言技能目标、文化意识目标、学习策略目标。 思维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应该自然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
2.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这里的“形式多样化”,一方面指的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多样化,另一方面也可以理解为教学材料的丰富性。 多元智能的相关研究告诉我们,学习者并不是按照统一进度、同一方法学习语言的。 尽管教师在教学中不能顾此失彼,但可以通过多种活动的开展,为具有不同智能倾向的学生提供学习的可能性,如通过音频、视频材料的辅助,照顾到学生群体里具有听觉、视觉优势的学生,他们更容易从这些有声、形象的材料中获取信息。 文字记录的教学设计更有利于教师在课前的思路梳理和评估:
(1)教学不限于单一的教学活动,如对话和歌曲内容的相互补充、读写和听说的平衡等;
(2)课堂活动的组织形式多样化:基于全班学生的师生互动、一对一的师生互动、两人或多人之间的小组互动;
(3)多模态的教学材料互为补充。
3.教学内容有一定程度的弹性
在教案的撰写中,同一教学目标有着多种教学的可能性。 对不同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评估是教学设计重要的一步。 在教案中记录可选的几个活动方案作为储备,也是常见的教学策略,目的是帮助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或者突发情况进行教学的调整。 同样的道理,在教学组织与管理中,教师可以增加一些储备内容,避免因时间估算不准确而造成提前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