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堂的组织与管理策略
课堂组织是课堂教学得以有效开展的基础和保证。 儿童的各种认知和学习特点表明,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或对学生情感需求的忽视都可能导致课堂教学的低效率。 小学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充当起优秀的“课堂管理者”的角色,既要建立起一些教学组织常规,又要给予儿童表达自我意识的机会。 这些教学组织常规包括教师对时间、活动开展、学生行为的调控。 优秀的“课堂管理者”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学习环境的创设,目的是构建愉悦的学习氛围。
1.建立常规
小学英语课堂组织管理的策略之一是创建常规。 当儿童逐渐适应一些比较固定的课堂教学模式或课堂组织形式,儿童会变得自信,更愿意积极地配合教师的指令。 这也将提高教学环节过渡的效率,因为教师不必花费太多的时间对指令做出解释。 创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常规的技巧有:
•总是以孩子熟悉的指令或方式开始课堂教学,如教师与儿童相互的问候、作业的检查、英文歌曲或英文动画播放,值日生报告或五分钟自主阅读时间等;
•尽快让孩子熟悉课堂经常开展的活动及其相关程序,如角色朗读、问卷活动等;
•在课堂活动间使用比较固定的指令或方式给出准确的信息,让儿童能有效地在较短时间内做出反应,如教师双手击掌给出指令,或通过一小段比较固定的音乐引起儿童的注意;
•总是以孩子熟悉的指令或方式结束课程,如老师与学生的问答环节,课堂内容的总结、课后作业的布置等。
教师资格考试中的试讲,因为时间有限,考生可以通过简单的“预热活动”的设计,来展示自己对常规建立的意识。 在模拟与学生互动的过程里,也可以借助肢体语言进行常规课堂组织,如教学环节衔接之间的手势示意。
2.时间控制
由于儿童注意力易分散,任何教学环节或活动不宜持续时间过长。 设计的教学内容和活动让儿童感到生动有趣,并能在他们注意力分散前结束,课堂就不易受到儿童的行为干扰。 教师资格考试中的试讲,总时长为10 分钟。 考生应该在备考的过程中,练习如何将教学流程压缩在10 分钟内。 建议考生熟悉流程的各环节,特别是预热和导入的常见方式与课堂用语,能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开展上,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教学层次分明,能及时完成教学重点的呈现。
3.课堂活动组织管理
常规的课堂活动组织管理中,教师在合理分组后,还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课前准备:在小学进行大班英语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在课前准备好课堂活动所需的所有教具;
•清楚明了的活动指令:必要的时候可通过示范给予活动内容和方式的展示;
•小组长的指派:小组活动中,自制力比较弱的孩子容易变得亢奋而忽略活动任务的完成,因此提前指派一名小组长做好带头或监督会起到一定的自控作用;
•多种活动形式的结合:在我国多数大班教学的现状下,形式较为灵活的同伴和小组活动应同全班的整体活动有机结合,注重“用脑”的思维活动和注重“身体动作”的活动可以轮流展开。“听、看、做、说、唱、玩、演”等多种活动方式可以以整合方式搭配进行,过度依赖其中的一种都会影响儿童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
试讲中并没有真实的学生。 考生可以通过“教师示范”给出清楚的活动指令,以展示自己的“活动组织与管理”的意识与策略。 考生还可以模拟邀请一组学生进行示范,再面向“全班”给出模拟的小组活动指令。
4.课堂纪律管理
课堂教学常规的建立和课堂活动组织策略的运用并不能总是保证课堂教学的有序开展。 当教学对象是一群孩子,他们精力充沛、以自我为中心、注意力易分散,教师就难免会面临课堂纪律的维持问题。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即使是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也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 当个别孩子自我的行为影响教学的正常开展,教师有必要采取一定的策略:
•与孩子共同协商课堂应遵循的纪律,并对其内容不断强化,逐渐形成比较固定的课堂规矩;
•在课堂上及时对正(负)面行为进行评价,并实施相应的奖(惩)措施。
5.课堂学习环境创建
课堂学习环境的创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因为教室的规划、学生座位的布置直接影响教师、学生的角色构建以及课堂活动组织的方式。 这包括教室要有足够的空间,让孩子可以有开展英语活动的地方;教室里的座椅必须符合孩子的特点,安全结实;黑板的高度必须合适,以便儿童可以在上面画画、写字或粘贴图片。 另外,课桌摆放、组合的方式不同,也会导致不同的教学效果,影响学生之间的互动形式,因此建议教师根据需要固定或不定期变换座位。 但试讲中的教学,面对的是一个模拟非真实的教学环境,考生可以暂时不考虑教室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