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试讲的特点

(二)试讲的特点

尽管试讲是常规教学的缩影和某种程度的复制,但因为时间、空间、可利用的资源的局限问题,教师资格面试考试中的试讲,和真实的课堂,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1.教学目的

常规的课堂教学目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围绕课程总目标,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核心素养。 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才能选择适合的教学材料,并设计出符合学段特点的教学活动。 但在面试试讲中,教师是被评价的对象,试讲的目的更在于考生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地展示出自己对教学的理解、对教学过程的把控以及所具备的教学技巧与策略。

2.教学的对象

在常规的教学中,授课的对象是真实的学生,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能充分地进行学情分析,根据学生的语言程度和学习特点来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教学的侧重点也会根据不同的班级学生有所调整。 在面试试讲中,虽然授课的对象是假想的学生,但考生面临的是没有任何互动与教学反馈的考官,考试需要适当地调整课堂用语与教学节奏,既要考虑到实际教学中学生接受新知的挑战所在,又要确保在有效的时间内较为完整地呈现出所要求的教学内容。

3.教学的内容

在常规的教学中,每一堂课构成学期或学年教学计划的一部分,既有微观层面的教学目标,又构成宏观课程目标的一部分,不同时段的课堂教学之间,在统一的课程目标与教学大纲要求下,形成有机的相互连接,在教学内容上各有侧重,其特点是以核心素养为基础,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看的综合运用能力。 而面试中的试讲内容,常常是孤立的教学内容。 考生在短暂的备课时间内需要展示的教学内容,无论是一段没有背景介绍的阅读短文、对话,还是配图的文本,其共同的要求都是考生应迅速对教学内容形成合理判断,找到教学的重点、难点,确定教学的呈现方式和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

命题中对课型的规定(如语音课、词汇课、语法课、阅读课、听说课、写作课等),考查的是考生所具备的学科专业知识与教学技能,要求考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解读和学情判断,并设计出符合该课型特点的教学活动与步骤。

4.教学的手段

在常规的英语课堂中,教师常常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教具的准备创造出接近生活的各种语境,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活动中体验与运用语言。 常见的小学英语活动如“听音连图”“听音填空”,需要教师在课前准备好音频和学习单,这在面试试讲中,是不具备的条件。 同样,在小学课堂的词汇教学中,教师常常借助于课前准备的词汇卡片或者图示等常规教学手段,这在面试试讲中也无法实现。 因而,考生需要更好地挖掘和利用可用资源,比如板书、简笔画、肢体语言、面部表情、语调的调整等。

5.教学的组织方式

在常规的小学英语课堂中,活动形式的开展日趋多元化。 从活动参与的形式来看,教师可选择“全班参与”“小组参与”“个体参与”等几种形式的交替进行。 从活动的性质与特点来看,英语课堂常见的活动有:歌曲学习、语言游戏、对话练习、角色扮演、短剧表演等。 在真实的课堂中,教师起到的是组织、引导、协助的作用,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即倡导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在面试试讲中,考生仍然要把握住这个教学大方向。 但因为缺乏真实的学生群体,面试中的教师更需要基于已有的教学经验,通过教师课堂话语来模拟再现真实课堂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环节。 因此,考生不仅要在规定时间内设计出有效的教学活动,还需要通过课堂用语与肢体语言,以模拟的方式清楚地展示教学过程,时时刻刻体现出“心中有学生”的试讲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