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文化知识与意识培养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 年版)》对小学阶段应掌握的文化知识内容的描述如下:
•知道英语中最简单的称谓语、问候语和告别语;
•对一般的赞扬、请求、道歉等做出适当的反应;
•知道世界上主要的文娱和体育活动;
•知道英语国家中典型的食品和饮料的名称;
•知道主要英语国家的首都和国旗;
•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重要标志物,如英国的大本钟等;
•了解英语国家中重要的节假日;
•在学习和日常交际中,能初步注意到中外文化异同。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 年版)》进而指出,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学习语言的过程就是了解和熟悉不同文化的过程,包括其他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文学艺术、价值观念等。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提出了核心素养的理念,明确地阐明,文化意识作为重要的核心素养内容之一,其目的不应该停留在文化知识的积累,而是能够帮助学生在语言学习活动中理解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汲取文化精华,坚定文化自信,并把优秀的文化品质进一步内化为个人的意识和品行。 以此为目标,小学英语课堂里的文化内容与相应的文化教学策略有所拓展。
1.文化意识的内涵
(1)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知识和信息;
(2)能开放、包容地看待不同的文化知识背景;
(3)具有好奇心,愿意去发现看待问题的不同视角;
(3)对文化的异同,能批判性地去认识、了解和对比,增强自己的思辨能力;
(4)逐渐具备文化敏感度,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时,能够调整交际策略,有效进行跨文化沟通;
(5)增强对自身文化的了解和反思,能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和中国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6)通过文化学习,了解人类文明与通识博雅知识,善于学习吸收各国优秀文化,培养自己的全球意识,关注人类发展的共同话题,具有全球化的眼光和胸怀。
2.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常见活动形式
(1)组织英语诗歌朗诵会或者英文歌唱比赛,感受英语语言的魅力;
(2)组织观看国外的电影和视频,并开展观后讨论会,提取文化信息;
(3)开展文化周活动,可以就某一个国家的文化介绍为主题,引导和鼓励学生搜集相关信息,进行手抄报制作或者海报展示;
(4)创办“文化角”或者“文化街”,固定一个区域提供文化作品展示的空间,鼓励学生参与制作与鉴赏;
(5)在有条件的学校,开展“交换学校项目”,既可以和国外的小朋友进行各种形式的交流互动,也可鼓励我们国家不同地域的小朋友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3.文化意识教学的策略
(1)利用教材,充分挖掘语言材料中的文化信息和文化现象。 从本书中梳理出来的小学英语核心主题(参考表5.2)可以看出,一些话题明显地自带文化特征,如“Sports and Games”“Food and Drink”“Daily Activities and Hobbies”“Celebrations”“Manners and Behaviors”等。 有一些主题,看似具有普遍特点,如我们常见的“Numbers”“Colors”“Schools”等话题,但通过具体的活动引导,学生会发现一些数字和颜色在不同的国家有不一样的内涵象征,学校里开展的学习内容,也会有国别差异。
(2)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正是在通过辨析、对比、分析、联系、评价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中,增强自身的文化判断力。
(3)基于已有的教学材料进行适当的拓展,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去探索和了解与主题相关的文化内容,把课堂内容延伸到课外。
(4)适当地补充文化知识内容,如学习国内外优秀人物的故事。 小学中高阶段的学生,喜欢模仿自己喜欢的英雄人物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 如果课堂上教师能“投其所好”,正面进行引导,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