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主动地消除和上司的误解

一、及时主动地消除和上司的误解

做人难,做别人的下属更难,做几个人的下属则是难上加难。有时我们往往不经意间得罪了某位上司,而自己却浑然不知,等到弄明白是某位上司误解了我们的时候为时已晚。

中层领导最怕上司对自己产生误解,因为上司的误解不但会让自己内心感到委屈,而且还“有冤无处申”。另外,如果上司对你产生了严重的误解,那么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将会因此受到影响,你以后的工作将极难开展。

因此,当你被夹在两位上司中间的时候,你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千万不要让其中任何一位对自己产生误解。如果你一时不慎被哪位上司误解了,你应该及时想办法补救,争取尽早化解上司对自己的误解。

在四年前,王磊还是基层车间的一名工人时,李部长见王磊文笔不错,便顶着压力提拔王磊进宣传部当了宣传干事。从此,王磊对李部长的知遇之恩一直铭记在心。由于王磊工作出色,两年后他被抽到厂办当秘书,成了厂办主任的下属,精明能干的王磊很快就得到了厂办主任的重用。

一个下雨天,王磊赶着给厂办主任送伞,却没有看见在不远处淋雨的李部长。李部长以为王磊是故意不理自己的,所以对王磊产生了不满情绪,误解从此就开始了。李部长在许多场合都说自己看错了人。直到李部长说的那些话传到王磊耳朵里,他才感到事情的严重性。

为了化解李部长的误会,王磊马上采取了行动。王磊每次遇到李部长总是主动和他打招呼,不管李部长理还是不理,他脸上总是挂着微笑。有时因工作需要和李部长同在一桌招待客人,王磊除了主动向李部长敬酒,还公开说自己是李部长一手培养起来的,自己十分感激他。王磊此举的目的是表白自己时刻没有忘记李部长的提携恩情,又怎会是忘恩负义之人?王磊深知当面说别人好不如背地褒扬别人效果好。于是,他经常在背地里对别人说起李部长对自己的知遇之恩,自己又是如何如何感激李部长。在王磊的一再努力下,李部长对王磊的态度又恢复到以前了。

可见,上司对下属的误解有其主观上的原因,更有客观上沟通不足的原因。上司事务繁多、责任重大,他可能通过各种渠道,如人事档案、他人的汇报、一时的印象、特殊的考验而对你有所了解,但一般而言,他不会主动去找自己的下属进行沟通,这样,他便缺乏对你全面、直接和感性的认识,容易受他人意见的左右和本人主观判断的影响,从而对你的言行产生误解。

下属对待上司的误解,最聪明的做法就是及时、主动地去消除它,不让它成为定型之见。否则好的机会就会与你擦肩而过,让你悔之晚矣。

具体来说,消除上司的误会有如下四个方法。

方法一:摆正心态,换位思考。

如果误解你的是新上司,那说明你们的磨合还不够好,双方还不适应。所以,不要以为新上司的一些不同做法是找麻烦,也不要认为新上司对工作的否认是对你本人的不认可,多想想上司这么做的目的,努力按上司的要求去做,时间久了,也会与新上司形成默契。

方法二:坦然面对误解,争取理解。

如果上司对你有先入为主的误解,那么,此时你的解释是没有用的,在工作中,他难免会用有色眼镜来看你,误解也许会越来越深,你要想一时半会儿来解除这种误解是不可能的,在这种情况,没什么最佳办法,只要记住一点就可以,那就是不做违背自己良心与心愿的事就可以了,很多事情不用去解释。

方法三:对工作尽力而为。

职场上的人际关系是复杂的,谁也不可能左右逢源,做到面面俱到,有的时候得罪人也是很无奈的,在工作中尽力而为,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可以了。

另外,对工作不要抱怨,无论上司安排你做什么,只要是工作没有超越基本的法律与道德的界限,你都不要挑剔,都应该认真地去做,并尽力取得好的结果,即使再苦再累,加班加点也要干出来。

方法四:变压力为动力。

最好的办法是变压力为动力,把上司对你工作的挑剔当作改进工作的动力,做出成绩来给他看看,给大家看看。不管上司如何,业绩永远不会背叛你,哪怕最后不得已离职,业绩也会成为你找到新东家的敲门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