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高等教育发展现状

二、甘肃省高等教育发展现状

甘肃省地处西北内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2000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中明确把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作为西部大开发的四大重点领域之一,特别强调要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教育的发展。2010 年7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要“优化区域布局结构,加大对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支持,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6]2011年,教育部提出启动“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主要是为了解决高等教育尤其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布局不尽合理的现象,重点扶持一批有特色有实力的中西部地区本科院校,加强本科教学基本设施的改善和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进而解决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落后问题。2012 年2 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中提到优化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布局结构,办好一批有特色、高水平的大学[7]2013 年2 月,《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2012—2020 年)》发布,为中西部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资金与政策保障,“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包含“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和“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国家针对西部地区实施的各项政策措施有效地加快了作为西部地区的甘肃省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步伐。

(一)普通高等学校数量和分布

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数量由1998 年的39 所增至2015 年的49 所(中央部委院校2 所)。2016 年,甘肃省共有本科院校17 所,专科院校21 所,独立学院5所(表1.2.1)。

2016 年,全国普通高校共计2595 所(含独立学院266 所),而甘肃省普通高校数为49 所,在全国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普通高校数目排名第26 位,普通高校数量仅多于新疆、海南、宁夏、青海和西藏,比例不及全国高校数目的1.9%。不仅如此,甘肃省的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过于滞后,截至2016年,甘肃省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6 所(5 所独立学院和1 所普通高校),民办独立学院的比重为占全国266 所独立学院的1.9%。2015 年,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0%,甘肃省为35.0%;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人数为2625.30 万人,在学研究生人数为191.14 万人,甘肃省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人数为45.05万人,在学研究生人数为2.96万人,甘肃省本专科在校生和研究生在校人数占全国的比例仅为1.8%和1.6%。

表1.2.1 2008—2013年甘肃省普通高等教育机构数量统计(所)

表1.2.2 2016年全国31个地区普通高校的数量分布及排名

续表1.2.2

截至2016 年,全省14 个市州中,每个市州都设立有普通高等学校。其中,30 所普通高等学校集中在省会兰州市,分布比例为61.2%;22 所普通本科院校(包括5所独立学院)中,有17所设在兰州市,分布比例达77.3%;27所高职高专院校中,有13 所设在兰州市,分布比例达48.2%。其他地区的高等学校数从高到低依次是:天水市4所,武威市、张掖市、平凉市各2所,嘉峪关市、金昌市、白银市、酒泉市、庆阳市、定西市、陇南市、甘南藏族自治州各1 所,临夏回族自治州尚无高等学校。

(二)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和规模

如表1.2.3 所示,甘肃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02 年的9.4%提高到2016 年的35.0%,根据马丁·特罗教授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理论,甘肃省高等教育已经步入大众化发展阶段。但仍然属于高等教育大众化初级阶段,与全国高等教育40%的平均毛入学率仍有差距。

表1.2.3 甘肃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变化统计表(%)

甘肃高等教育总规模不断扩大,由2008 年的50.13 万人扩展到2016 年的66.82 万人,增长了33.3%。其中在校研究生数增长了44.6%,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数增长了37.8%;研究生招生数增长了42.6%,普通本专科招生数增长了17.9%;研究生毕业生数增长了55.9%,普通本专科毕业生数增长了59.8%,可以看出,甘肃省研究生和普通本专科生在在校生数、招生数和毕业生数方面增长趋势明显。从汇总数据可以看出,2008—2016 年,甘肃省研究生和普通本专科生的在校生数、招生数和毕业生数增长了38.2%、19.4%、59.5%,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1%、2.2%和6.0%(表1.2.4、1.2.5、1.2.6)。

表1.2.4 2008—2016年甘肃省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统计表(人)

表1.2.5 2008—2016年甘肃省普通高等教育招生人数统计表(人)

表1.2.6 2008—2016年甘肃省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生人数统计表(人)

(三)学科结构和专业结构

从学科结构看,甘肃省高等教育形成了学科门类较为齐全、办学层次比较完整的格局。首先,大学专科、本科、研究生教育呈金字塔状分布,层次结构比较合理。其次,办学类型多样,基本覆盖社会事业主要领域。主要类型包括综合类、师范类、工程类、财经类、政法类、医学类、农林类、语言类等。第三,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高职高专类院校在甘肃省内均有分布。

是否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是反映一个学科整体水平的重要标志,而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数量是反映一个学校学科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1996 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部分学科水平高、学术声誉好的学位授予单位按一级学科行使博士学位授予权,并逐步开展按一级学科审核博士学位授权点。截至2015 年,甘肃省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5 个,涵盖了教育学、理学、工学、农学、文学6 个学科大类。未被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覆盖的二级学科点10 个,涵盖了除军事学之外的12 个学科门类。从专业结构看,截至2012 年,甘肃省本科院校共开设231 种专业,在教育部颁布的71 个二级学科中,甘肃省的本科专业覆盖了其中的54 个,占国内全部二级学科的76.0%。甘肃省高等学校专业覆盖了除军事学之外的其余12 个学科门类,本科专业基本上覆盖了所有的二级学科。高职高专院校形成了以石化、公共安全建筑、外语、林业、工业、机电、畜牧类、钢铁技术为主的办学特色。

(四)高等教育投入情况

甘肃省地方政府克服财政支出的重重困难,努力增加高等教育投入,使得甘肃普通高校投入总量稳步增长。根据甘肃省高等教育投入决算表数据分析,2006—2015 年,甘肃省教育公共财政总支出从87.5 亿元增加到497.2 亿元,其中高等教育公共总支出从7.5 亿元增加到44 亿元,分别增长了468.2%和486.7%,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1.3%和21.7%(图1.2.1)。从高等教育公共支出占公共教育总支出的比例分析,2010 年以来,甘肃省加大了对高等教育投入的力度,公共高等教育支出所占比例处于9%~10%之间,平均数为9.86%,相对于2006—2009 年的平均数7.37%呈现出一个相对高位的投入状态,说明“十二五”期间甘肃省公共财政对甘肃省高等教育投入的重视程度(图1.2.2)。

图1.2.1 2006—2015年甘肃省高等教育公共财政经费支出

图1.2.2 2006—2015年甘肃省高等教育公共支出占公共教育总支出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