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体特征

一、个体特征

毕业生的个体特征性是与生俱来且后期无法改变的个人特征,包括性别、民族、是否为独生子女,这些个体特征在就业过程中对就业流动有怎样的影响,下面就从性别、民族和是否为独生子女三个方面分析。

(一)性别

从落实单位的不同生源地毕业生性别分布来看(见表4.4.1),男性总数远高于女性,甘肃生源男性和女性高于非甘肃生源,在非甘肃生源中,中部生源的男性和女性高于东部和西部其他地区。

表4.4.1 落实单位的不同性别毕业生生源分布(人数)

下面分析甘肃生源中男生和女生的流动情况,我们将留在甘肃就业定义为非就业流动,在外地就业即流动到东部、中部、西部其他省份定义为就业流动。为了准确呈现甘肃高校男性毕业生和女性毕业生的流动比例,我们将流动的男性毕业生和女性毕业生人数除以确定就业单位的甘肃生源男性毕业生和女性毕业生的总数,如表4.4.2所示,甘肃生源确定单位的男性毕业生留在甘肃就业的比例为51.1%,女性毕业生为78.3%。流出甘肃到外地就业的比例中,男生为48.9%,女生为21.7%。可以看出甘肃生源男性毕业生比女性毕业生更容易流动,且流动去向中以西部其他城市为主。

表4.4.2 不同性别甘肃生源毕业生就业流动情况(%)

表4.4.3 不同性别的非甘肃生源就业流动情况(%)

如表4.4.3非甘肃生源留在甘肃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中,男性的比例为10.3%,女性为16.7%,在去外地工作的非甘肃生源毕业生中,男性比例为89.7%,女性为83.3%,可以看出非甘肃生源男性比女性更倾向于流动,流动去向以东部城市为主。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说明,甘肃生源与非甘肃生源的男性毕业生比女性毕业生更倾向于流动,其中甘肃生源的男性和女性毕业生流动方向以西部其他省份为主,非甘肃生源的男性和女性毕业生流动方向以东部地区为主。非甘肃生源的男性和女性毕业生比甘肃生源的男性和女性毕业生流动性强。在社会分工中,男性更易于承担高风险、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女性相对于男性更倾向于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在选择就业地时多数女性会选择家庭所在地就业,更少的会选择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就业,这可能是导致女性就业流动相对于男性低的原因。

(二)民族

从确定单位的汉族与少数民族生源的分布可以发现(如表4.4.4),汉族高校毕业生中甘肃生源所占比例远远高于非甘肃生源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中非甘肃生源所占比例大于甘肃生源,可以看出多数民族生源来自西部其他省份。

表4.4.4 落实单位的汉族与少数民族生源的人数分布(人数)

甘肃生源的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就业流动情况可以看出(表4.4.5),汉族留在甘肃就业的比例为58.4%,少数民族为83.3%,可以看出,汉族比少数民族的流动性强,在流动的少数民族中,流动到西部其他省份的少数民族最多,达到13.9%。

表4.4.5 甘肃生源汉族与少数民族就业流动情况(%)

从非甘肃生源的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就业流动中可以发现(表4.4.6),在流动性上,非甘肃生源与甘肃生源具有相同性,即汉族的流动性比少数民族强,但非甘肃生源少数民族去西部的比例明显高于汉族,同时也高于甘肃生源。

表4.4.6 非甘肃生源汉族与少数民族就业流动情况(%)

从上述分析可知,汉族的流动性比少数民族强,且流动的少数民族多数以西部为自己就业理想的选择。由于少数民族信仰和生活习惯的不同,生活的环境具有独特性,所以在选择就业地上具有较多的局限性,甘肃地处西部多民族地区,省内多个少数民族生活习惯和民族信仰多数一样,所以甘肃生源的少数民族更愿意留在甘肃工作;而非甘肃生源的少数民族中,西部其他省份的居多,因此在大学毕业后有一部分留在甘肃工作,还有一部分选择流动到甘肃以外的其他省份就业。

(三)家庭规模

从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就业流动可以看出(如表4.4.7),非独生子女流动人数占非独生子女已确定单位人数的43.9%;相对于独生子女流动人数占独生子女已确定单位人数的48.5%,因此从留甘工作的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情况看,独生子女更倾向于不流动。

表4.4.7 落实单位的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毕业生就业流动情况(%)

我们知道独生子女在城市居多,而非独生子女农村居多。下面通过分析城市和农村的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跨省就业流动情况可以发现(表4.4.8),家住城市的344 名跨省就业的毕业生中,有129 名非独生子女,215 名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占城市流动毕业生比例的37.5%,而非独生子女则占62.5%。在家住农村的流动毕业生中,有290 名非独生子女,28 名独生子女,其中独生子女占整个农村流动毕业生比例为8.8%,而非独生子女占比则为91.2%。可以看出,不管家住农村或城市,流动毕业生中独生子女始终小于非独生子女。

表4.4.8 跨省就业的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毕业生流动情况(人数)

(四)总结

通过对毕业生个体特征的分析可以看出,首先,在性别方面,甘肃生源与非甘肃生源的男性毕业生比女性毕业生更容易发生流动,其中甘肃生源的男性毕业生和女性毕业生流动方向以西部其他省份为主,非甘肃生源的男性毕业生和女性毕业生流动方向以东部地区为主。非甘肃生源的男性毕业生和女性毕业生比甘肃生源的男性毕业生和女性毕业生流动性强。其次在民族方面,汉族的流动性比少数民族强,且流动的少数民族多数以西部为自己就业理想的选择。最后在家庭规模方面,非独生子女比独生子女更容易发生流动,农村的非独生子女毕业生比城市的非独生女流动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