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市场搜寻理论
2025年11月13日
七、劳动力市场搜寻理论
劳动力市场搜寻理论从微观层面剖析了毕业生就业流动的内部机制(如图4.1.1 所示)。其中,劳动力市场的搜寻包含两个方面:毕业生对工作的搜寻和企业对毕业生的搜寻。对企业而言,对毕业生的搜寻是要付出一定成本的,因此企业也在寻求成本的最小化。搜寻范围越广,成本越小,由于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在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上存在差异,所以搜寻的范围也不同。
在发达地区的企业对毕业生的搜寻范围较大,并且发达地区高等教育发达,受教育程度较高毕业生的密度相对较大,同时拥有较高收入水平、优越的公共设施、良好的教育条件等,对外地毕业生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这样当地就有足够多的毕业生可供选择,所以这些企业即使不到外地搜寻毕业生,也能取得同样的效果。总而言之,发达地区企业更倾向于在当地搜寻,到外地搜寻的概率较小。相比之下,落后地区的企业在搜寻毕业生时,由于当地劳动力市场范围较小,且受教育程度较高毕业生密度相对较低,这样企业没有足够多的合适毕业生可供选择,于是到外地搜寻的概率更大。
对毕业生而言,发达地区受教育程度较高毕业生在搜寻工作时,由于当地劳动力市场广阔,就业机会多,且工资水平较高,他们在当地搜寻找到合适工作的概率很大,所以倾向于在当地搜寻,外地搜寻的概率很小。与此相比,落后地区毕业生在搜寻工作时,由于当地劳动力市场相对狭窄,就业机会较少,且收入水平、公共设施、文化环境等条件都不如一级城市,这样他们不仅会在当地搜寻,也很有可能甚至更偏好于到外地搜寻。

图4.1.1 不同地区的企业和毕业生的搜寻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