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相对剥夺理论
2025年11月13日
六、相对剥夺理论
Stark 在20 世纪80 年代提出的相对剥夺理论以劳动者相对的收入差距所产生的相对剥夺心理解释了劳动力迁移的心理动机。简单地说,相对剥夺理论认为,劳动者会选择与自己情况相仿的具有一定参照性的劳动群体或单个劳动者的收入与自己的收入进行比较,这种比较让劳动者自身产生了一种心理收益,这种收益可正可负,当i 劳动者的收入y 比参照对象或参照群体的收入-Y 低时,劳动力i就产生了负的心理收益,即相对剥夺感,要消除这种相对剥夺感的有效方式就是流动到另外一个城市从而获得更高的收入,收入y与参照对象的收入-Y差距越大,劳动力流动的动机越强。
由于相对剥夺感的存在,使的一个劳动群体中因为收入差距让收入较低的劳动者产生了相对剥夺感,这些有相同剥夺感的劳动群体会向收入高的地区和劳动部门转移(假设他们能在较发达的地区获得收入较高的工作),随着他们收入的增加,又会造成新一批人的相对剥夺感,从而使得这个劳动群体整体收入水平增加。从相对剥夺理论可以看出,劳动者之间的相对剥夺感和收入差距是推动劳动力流动的双重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