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籍及地域歧视与研究生就业

二、户籍及地域歧视与研究生就业

本文从研究生就业地区及就业地点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按照就业地区分析

表10.3.7 2008—2010届毕业研究生就业地区 (%)

表10.3.7 显示,2010 届已经签约的毕业生到东、中、西部地区工作的比例各占三成,去东部地区的毕业生最高,为36.1%,纵向分析发现,在西部地区就业的研究生比例呈下降趋势,由2008 届的38.0%下降到31.9%;在中部地区就业的毕业生呈上升趋势,由2008 届的24.0%上升到31.9%;在东部地区就业的毕业生保持一个平稳的趋势。[25]

(二)按照就业地点分析

表10.3.8 2008—2010届毕业研究生就业地点

表10.3.8 显示,毕业研究生的就业地点按比例从高到低依次是省会城市或直辖市、省会以下中小城市、农村。2008—2010 年,到省会城市或直辖市就业的比例呈下降趋势,由2008 届的66.9%下降到65%;相应地,到省会以下中小城市就业的毕业生呈上升趋势,由2008 届的32.7%上升到34.1%;到农村就业的研究生比例较低,且变化不大。[26]在研究生就业过程中,因户籍及地域的不同引起的歧视行为使得研究生前往省会或直辖市就业的机会逐渐减少,只能退而求其次的选择省会以下中小城市就业,而对本身从农村出来希望改变生活状况的学生来说,就更不愿意回到农村就业了。

就“目前已落实工作单位”而言,研究生就业过程中,因为生源地不同存在就业差异(见表10.3.9)。

表10.3.9 2008—2010届毕业研究生工作落实情况

在研究生就业过程中的户籍及地域歧视现象,笔者除了数据分析外,还做了一些个案访谈,以便更好地反映研究生就业过程中的户籍及地域歧视现象。

访谈1:王××,女生,甘肃××高校基础数学专业2011届硕士毕业生

“马上毕业了,我的职业理想就是希望成为一名中学教师,我的家乡就在甘肃平凉,父母因为工作和家庭的其他因素在庆阳工作,所以我想在庆阳找到一份教师的工作,这样可以和父母在一起。今年三月,学校举行就业招聘会,庆阳教育局有一个专场招聘,其中需求数学专业的硕士生,我看了真是高兴坏了,急忙去应聘,可是去了才发现应聘条件之一必须是庆阳籍学生,感觉真是一盆凉水泼下来,懊恼极了,感觉未来很渺茫!”

访谈2:魏××,男生,甘肃××高校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2011届硕士毕业生

“找工作期间,尝试去北京、上海等地参加了招聘会,希望能找到理想工作,多数私企单位对户口的限制不多,但是一些国有企事业单位在招聘时还是优先选择具有北京、上海户口的毕业生,以北京为例,用人单位的理由是由于社会招聘与校园招聘的不同,校园招聘没有北京户口的可以申报北京户口,但现在北京户口比较难办,所以很多事业单位的校园招聘要求北京户口优先,因为北京生源本身有了北京户口。”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用人单位会对研究生求职者提出明确的户籍和地域要求,这给研究生求职者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发布了“当前大学生就业歧视调查报告”,调查显示,59.14%的用人单位对大学生求职者提出了明确的户籍和地域要求。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副教授刘小楠表示,由于户籍管理制度,个人一出生即被赋予户籍,但户籍状况与能够胜任某项工作没有直接的联系,用人单位对求职大学生的户籍地提出要求是典型的制度性歧视,缺少合理依据。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所长蔡定剑说,用人单位对求职人员提出户籍和地域限制,限制了人才的合理流动。[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