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新等国与中国港、台等地的经济状况及其政策举措
(一)经济状况
经济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将人类社会划分为五个阶段,主要包括:传统社会阶段、起飞准备阶段、起飞阶段、向成熟推进阶段和高额群众消费阶段。在这五个阶段中,最重要的阶段是起飞阶段。[1]
罗斯托将经济“起飞”定义为一国在工业化初期的较短时间(20~30 年)内,克服了过去阻碍经济持续增长的旧势力,突破了传统经济的停滞和徘徊状态,实现了基本经济和生产方法的剧烈转变,经济开始大规模持续增值。国民经济从以农业为主向以工业或服务业为主转变,进入了更高的发展阶段,并努力实现发达经济[2]。罗斯托经济起飞理论虽然划分了经济发展的具体阶段,但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缺陷。为了便于理解各国经济起飞的程度,美国学者拉西特提出了“英格尔斯体系指标”。主要包括12 项指标,其中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最为重要。它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3000 美元左右设定为临界点。当一个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3000 美元时,这个国家的经济处于经济良性、快速发展阶段。
1950年至1960年,日本企业迅速学习西方的技术、管理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以提高自己的产品出口档次。日本的GDP 总值在世界的排名,从1955年的世界第三十四位,到1968年跃居至世界第二位。[3]日本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经济的起飞,这种起飞不仅带来了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而且也带来了日本经济结构、管理方式的变化。这种增长趋势一直持续到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发生时,日本经济逐渐走向衰退。在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影响下,韩国、新加坡等国和中国香港、台湾等地也分别于20 世纪60 至80 年代开始了经济的起飞。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这些国家(地区)的GDP 不但得到了快速的提高,而且它们的人均GDP也增长迅速(见表11.1.1)。
表11.1.1 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人均GDP(单位:美元)

资料来源:日本、韩国、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的人均GDP来自世界银行统计数据;中国台湾的人均GDP来自http://baike.baidu.com/view/5878391.htm。
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和中国香港、台湾等地的人均GDP 分别在1973、1987、1978、1977和1984超过3000美元大关。(见表11.1.2)
表11.1.2 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的高速增长期及人均GDP

资料来源:日本、韩国、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的人均GDP来自世界银行统计数据;中国台湾的人均GDP来自http://baike.baidu.com/view/5878391.htm。
(二)采取的经济政策
在经济经过传统社会阶段、起飞准备阶段之后,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和中国香港、台湾等地为了发展本国(地)经济,采取了一些促使经济起飞的政策。上述国家(地区)采取的一些经济政策:
1.制定经济发展的计划。如日本《新长期经济计划》(1958 年至1962 年)、《中期经济计划》(1964年至1968年)等[4];韩国自1962年开始推行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连续制定和实施三个“经济开发五年计划”,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加坡制定了第一个五年发展计划(1961—1965);1953 年,台湾推出第一个四年“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2.出台一系列政策。日本建立政府、金融机构、社会经济团体、企业以及从业人员、消费者等相互协调的经济体制。韩国实施了鼓励和资助出口的外贸政策、灵活的汇率政策、减免各种税收的投资政策和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管理经验的技术政策。尤其是韩国第3 任总统朴正熙担任总统期间,实施“贸易立国”政策,重视重工业和化学工业的发展,重视引进外资的作用,这些政策的实施给韩国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这被后世称为“汉江奇迹”,成为世界历史上“三次成功的经济追赶典范”之一;20 世纪中期,新加坡实施了降低外来投资者税收的财政激励政策;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新加坡政府坚决实施促进其工业部门升级换代的政策,大力引导跨国公司向高附加值领域的投资;台湾为了鼓励投资,在1960 年颁布实施《奖励投资条例》,以租税减免方式鼓励储蓄、投资与出口等方式,吸引和鼓励岛内外资金来台湾投资。1972 年,为了解决农村经济的发展问题,台湾制定了“加速农村经济建设的措施”。为了应对通货膨胀、经济不景气、投资下降的局面,1977 年,台湾颁布了“改善投资环境实施要点”。
以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为主的“东亚经济发展模式”在经济发展上主要体现了五个共享的经济特征和一些非经济特征。经济特征包括高投资率、小的公共部门、竞争性的劳动力市场、出口扩张和政府在经济中的干预。这些经济特征既不是这些国家(地区)唯一发现的,也不是解释经济成功的唯一特征。非经济特征为种族和语言同质性、相对紧凑的地理、可控的人口规模等特征。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在经济发展的历程中,也在不同阶段或多或少涉及上述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