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现实意义

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表重要致辞,他指出“只要大力破除对个体和企业创新的种种束缚,形成‘人人创新’‘万众创新’的新局面,中国发展就能再上新水平。”在2015 年两会政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再次提出“把亿万人民的聪明才智调动起来,就一定能够迎来万众创新的新浪潮”。李克强总理还多次做出重要批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并先后深入兰州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湖南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视察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可以看出,大学生创新创业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加快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开发对于激发整个社会的发展活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促进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手段

大学生是最具活力的群体,是国家最宝贵的人力资源和科技资源,大学生创新创业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大学生创业已成为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的“秘密武器”。在美国,小企业占企业数的99%,产值占GDP 的40%,70%的技术创新由小企业完成。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的平均比例为20%。而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的平均比例是0.3%。[7]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创业活动催生了中小企业的迅速崛起。中小微企业是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提供了大量的产品和服务,对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促进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和现代化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创业,推动经济全面增长无疑是提高国力的重要手段。

(二)是解决新常态下就业难的有效途径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对1965—1984年间的美国经济进行过研究,他发现:创业型就业是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尤其在大企业进行大裁员时,中小企业在稳定就业方面起着越发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私营企业和个体经济就业成为就业的主渠道,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缴税额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0%左右,提供了近80%的城镇就业岗位。统计数据显示,每1 人创业平均可带动3~5 人就业,如能成功实现由中小企业向大型企业的转型,其倍增效应将会更大,鼓励支持劳动者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作为解决当前就业难题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三)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强大推动力

大学生创业活动促进了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和深化。创业是将创造性融入企业的一种完整概念,其核心就是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实际上,我国的企业制度创新就是从中小企业开始的,体制改革也是首先以中小企业为实验田的。大学生自主创业有利于降低社会失业率、稳定了社会秩序,还能使创业者获得丰厚的财富回报,实现了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同时,大学生创业还有利于社会文化、观念的转变,促进社会形成创新、宽容、民主、公正、诚信的价值观。

(四)是高等教育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总方向

传统教育理念是以培养就业型人才为主,是按照社会生产生活的具体岗位需要来培养人才,无论在政策、理论还是实践上,都没有重视由人才创造就业岗位、创造生产生活的理念。

1998 年,在法国巴黎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会议明确提出:“高等学校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要使高校毕业生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不仅仅是就业、择业教育,更应该是创造、创新、创业教育。大学应该成为创造创业性人才培养的摇篮,教会学生创业,为学生走向社会、独立谋生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