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就业大学生概述

三、未就业大学生概述

(一)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基本概念

未就业学生包括未就业专科生、本科生和未就业研究生(硕士生、博士生),本章着重考虑其群体特征。研究未就业大学生群体的特征,首先要界定未就业大学生群体的基本概念。

1.从概念自身定义

未就业大学生可以定义为毕业后仍未找到体力或者脑力劳动工作,从而获取相应报酬的大学毕业生。[7]本章所研究的未就业大学生群体是指虽然已经完成了高校期间的学习并取得了相应的学历,却还未落实就业单位的群体。我们对未就业大学生群体概念深入分析后得到以下几点:

(1)未就业大学生是已经毕业的大学生,不包括在校生。虽然高校中临近毕业的高年级学生也面临着就业困难问题,但他们不属于未就业大学生。未就业大学生是指那些毕业后无论出于什么原因没有进入工作岗位的群体,所以也不包括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

(2)蔡俊彬认为,未就业大学生的工作收入不稳定,虽然也可能打一些零工,但是缺乏基本的物质保证,其生活没有安全感,前途无望。[8]

(二)从社会学角度定义

目前,有些学者从社会学的角度把未就业大学生定义为“新失业群体”“校漂族”。

1.“新失业群体”

“新失业群体”最早是由社会学家孙立平提出。我国经济转型时期,因国有企业进行改革重组,出现了部分下岗、失业人员而定义的概念。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出现了难以就业或不愿意就业的青年群体,即在老失业群体问题解决的同时,又出现了“新失业群体”。[9]不少研究者把未就业大学生,或在初次就业中失败的这一部分人归属于“新失业群体”。

2.“校漂族”

薛慧锋学者把那些已经毕业了,但为了考研或找到理想的工作,抑或害怕面对激烈的就业环境而继续留在母校及其附近其他学校周围的大学毕业生群体,称之为“校漂族”。并从“校漂族”的形成原因、生存现状、社会影响等方面开展了调查研究。[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