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结语
总的来说,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矛盾需要政府、高校和毕业生等多方协调起来,共同努力。对于政府来说,应该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明确政府职责,深化人事制度改革,鼓励大学生下基层就业并建立大学生基层就业保障机制;高校则应积极宣传西部基层就业优惠政策,针对基层培养“一专多能”的优秀毕业生,重视毕业生在基层的教育实习,提高大学生职场适应能力,并尽早帮助毕业生做好生涯规划;毕业生需要增强自身责任意识,转变观念,抓住机遇,提高素质,准确定位,加强自身的竞争力。
大学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其就业问题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解决西部县域人才的结构性短缺问题,引导高素质的大学生投身西部基层事业将是一项“双赢”之举,这样既缓解了大学生就业的压力,又有利于西部地区的发展,从而实现大学生与县域经济的优化组合,共同发展。
【注释】
[1]刘艳,李树民.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分析[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7-29.
[2]中共中央马克思著作编译局.资本论(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3]王春新.供需平衡与宏观调控[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
[4]王春新.供需平衡与宏观调控[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
[5]胡学勤、秦兴方.劳动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魏星.什么是结构性失业[EB/OL].(2007-04-16)[2016-12-3].http://theory.people.com.cn/GB/49154/49156/5619195.html.
[7]李文静.未就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7):115-116.
[8]蔡俊彬.未就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吉首大学,2012.
[9]孙立平.关注“新失业群体”[J].发展,2005(7):21.
[10]薛慧锋.对校漂族群体的深层次探究——“校漂一族”的现状分析与应对策略[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9(6):159-162.
[11]吴克明,张宏武.大学毕业生供求的经济学分析[J].高等农业教育,2005(5):80-82.
[12]白领失业族大扩容,http://finance.sina.com.cn/leadership/mrcjz/20070206/16053317448.shtml。
[13]雷红.基于供求关系的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失业问题分析[J].知识经济,2008(10):156-157.
[14]孙百才,仝辉.西部地区的就业潜力与对策[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1(1):69-72.
[15]陈成文,杨歌舞,谭日辉.就业政策与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关系——基于2008届大学毕业生的实证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8(11):117-119.
[16]蔡昉.需求导向型的教育体制[N].文汇报,2003-08-04.
[17]白清平.试论我国结构性失业的成因及对策[D].西安:西北大学,2006.
[18]赖得胜,孟大虎.中国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