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现状分析

一、甘肃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现状分析

甘肃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发展较为落后,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也存在诸多问题。为了全面了解和分析甘肃省学生就业指导现状,本节对甘肃省2007—201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进行追踪调查,对甘肃省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进行系统分析,寻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期加强甘肃省就业指导工作,从而全面推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对甘肃省大学生就业指导现状的调查方面,结果如下:

(一)甘肃省高校毕业生生涯规划情况

1.本专科生是否了解自己适合从事的工作

在回答“您是否了解自己适合从事什么工作”这一问题时,甘肃省高校本专科毕业生的回答情况如表9.3.1 所示,有超过50.0%的毕业生“很了解”或“了解”自己适合从事的工作,约1/3 的学生表示说不清自己适合从事的工作。从2013 届毕业生回答也能看出,回答很了解和了解的比例分别是6.0%、52.5%;回答说不清、不了解、很不了解的比例总共为41.5%。说明有超过2/5的毕业生对自己未来能做什么并不清楚。

对2013届已就业和未就业本专科生对本题回答情况进行区分后(如图9.3.1所示),可以看出和未签约毕业生相比,已就业毕业生更了解自己适合从事的工作(有61.0%已签约毕业生回答“很了解”和“了解”,相对于58.0%未签约毕业生做出相同回答);而未签约毕业生回答“说不清”和“不了解”的比例同样高于已签约毕业生,这种情况说明就业指导更需要在未签约学生中开展。

表9.3.1 本专科生对自己适合从事工作的了解程度

图9.3.1 已就业和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对自己适合从事工作的了解程度(%)

2.研究生对自己职业生涯是否有规划

对2008—2010 届研究生职业生涯的规划情况调查后发现(如图9.3.2 所示),超过一半的研究生只有较为模糊的职业生涯规划,有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生呈下降趋势,对自己职业生涯规划走一步看一步的研究生呈上升趋势,这要求甘肃省各高校应加强针对研究生的就业和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辅导工作。

(二)甘肃省高校就业指导现状分析

1.就业指导期望时间

如表9.3.2 所示,本专科生在回答“您认为职业指导从什么时候开始合适”这个问题时,可以看出,随着就业指导课程和生涯咨询的开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学子认识到了就业指导的重要性,也越发感觉到就业指导应从低年级抓起的重要性,从表中可以看出,5 届学生中,认为职业指导应从低年级开始的毕业生逐年增加(56%的2007 届毕业生和76.9%的2013 届毕业生认为职业指导应开设在大一大二)。

图9.3.2 本专科生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规划情况

表9.3.2 大学生认为职业指导的开始时间(%)

2.对高校就业指导或就业服务工作的评价

(1)本专科生对学校职业指导或就业服务工作评价

本专科生在回答“您对学校的职业指导或就业服务工作是否满意”这一问题时,回答情况如图9.3.3 所示。从学生对就业指导部门工作的满意度可以看出,2007 届毕业生对所在学校就业部门“很满意”“满意”的比例只有24.8%;“说不清”“不满意”和“很不满意”共为75%;2009届做出以上选项的人数比例分别为33.0%、65.1%;2013 届做出相应选择的毕业生人数分别为51.0%和49.0%。从比例上可以看出,大学生对所在学校就业部门的工作满意度在上升,越来越多的同学开始认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但从另一个方面看,即使2013 年,仍然有超过一半的毕业生不是非常认可所在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甘肃省各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并没有端正自身的定位,并没有把为学生提供服务放在第一位上,缺乏现代社会的服务意识和竞争环境下的市场意识。

图9.3.3 本专科生对学校的职业指导或就业服务工作满意程度

(2)研究生对学校职业指导或就业服务工作评价

从图9.3.4可以看出,甘肃省高校2008—2010届研究生认为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服务对研究生就业的作用非常大和一般大的比例为35.5%、33.8%、40.5%,认为只有一般帮助毕业生占41.1%、41.2%和36.5%,说明甘肃省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对研究生就业提供的帮助还是很小的,所发挥远远不够。

图9.3.4 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服务对研究生就业作用的评价

甘肃省高校研究生在回答“对学校(学院)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评价”这一问题时,回答情况如图9.3.5所示。从图中数据可以看出,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近年来取得了一些进步,学校积极主动地为研究生提供就业指导的比例从2008 年的24.7%上升到2010 年的25.2%;研究生咨询时可较好配合的比例从2008 年的21.7%上升到2010 年的34.4%;对研究生就业问题反应平平的比例从2008 年的24.6%下降到2010 年的19.0%,与研究生甚少联系的比例从2008 年的18.1%下降到2010年的12.5%;认为学校(学院)从不关注研究生就业的比例从2008年的10.9%下降到2010年的8.9%。

图9.3.5 对学校(学院)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评价

(二)高校毕业生希望得到的就业指导及服务

在回答“您希望得到的职业指导及就业服务”(最多选3 项)问题时(表9.3.3、表9.3.4),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特别希望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内容有:就业形势与政策指导、提供就业需求信息、就业程序与技巧的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就业心理指导等。在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服务中,对学生帮助很大的也是这几项内容,这说明甘肃省各高校的就业指导还是符合学生求职需求的,基本把握住了学生的就业心理和相关需要。

表9.3.3 本专科生希望得到的职业指导及就业服务

表9.3.4 研究生希望得到的职业指导及就业服务

(三)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

1.本专科生认为就业指导课的重要性

2013 届本专科毕业生在回答“您认为当前我校开设毕业生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性”这一问题时(图9.3.6)可以看出,有超过81.8%的毕业生认为就业指导课程非常(比较)重要,这说明甘肃省高校毕业生已充分认识到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得好处。

图9.3.6 大学毕业生认为就业指导课的重要性

2.研究生认为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研究生在回答“您需要学校就业指导部门的就业指导吗”这一问题时,回答情况如图9.3.7所示。从图中数据可以看出,需要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就业指导所占的百分比大于不需要的,所以,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应该加强对研究生的就业指导。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认为不需要高校就业指导部门进行就业指导的人数从2007 年的40.6%上升到2010 年的45.7%,说明高校就业指导对研究生的吸引力呈下降趋势,这需要引起各高校就业指导部门的重视。

3.本专科生修习就业指导课的时间

本专科生在回答“你是从大几开始上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这个问题时(图9.3.8),可以看出,修习就业指导课程最多的年级是大三,大一和大三修习就业指导课程的学生呈上升趋势;大二是修习就业指导课最少的年级,大二、大四学年修习就业指导课的人数呈下降趋势。

图9.3.7 研究生对学校就业指导部门的就业指导的需求评价

图9.3.8 本专科生修习就业指导课程的年级

图9.3.9是2010届毕业生希望开始就业指导的时间和真正修习就业指导课程的时间的对比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有23.0%的学生从大一就开始接触就业指导,相比有26.0%的学生希望就业指导在大一开设;有11.3%的学生在大二接触到就业指导,但有29.6%的学生希望大二能接触就业指导;有36.3%的学生期望在大三修习就业指导,然而实际有超过50%的毕业生在大三选修该门课程。可见,学生们希望尽早学习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这样能更好地使同学们及时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学习计划和努力的方向,减少进入社会之后的适应期和磨合期。

图9.3.9 本专科生对就业指导课程希望开始时间和修习时间的对比

4.就业指导课程开设的形式

在回答“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形式是什么”这个问题时(图9.3.10),可以看出甘肃省高校越来越重视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逐步将就业指导课程从选修课变为必修课,必修课的开设数量逐年增加,将使更多的学生在课程中受益。

图9.3.10 甘肃省高校就业指导课开设形式

5.毕业生对就业指导课程的满意度

(1)满意度

在回答“你对开设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感到满意吗”这个问题时,结果如图9.3.11 所示,本专科生对我省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并不满意,2008—2010 届毕业生中都有超过一半的人不满意就业指导课程。

图9.3.11 甘肃省高校毕业生对就业指导课程满意度评价

(2)对就业指导课程不满意的原因

2008—2010 届本专科毕业生在回答“你不满意就业指导课程的原因是”这个问题时(图9.3.12),回答情况如下:超过70%的学生认为就业指导课程内容脱离实际,毕业生在求职的过程中并不能充分有效地运用课程中学到的知识,从这里可以看出,甘肃省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实践教学任重道远。

图9.3.12 甘肃省高校毕业生对就业课程不满意的原因

(四)学生希望学校培养的素质和能力

针对2013 届高校毕业生调查(图9.3.13)所显示的“学校应该更多地培养毕业生哪些能力和素养”回答可以发现,在所调查的学生中,毕业生选择最多的三项是人际交往能力(本专科生18.1%,研究生15.3%)、专业实践动手能力(本专科生16.1%,研究生16.5%)、知识面和视野(本专科生15.2%,研究生15.5%),因此对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来说,应加强课程对这三项能力的培养。

其次,从本专科生和研究生对学校培养的素质和能力的差异性需求来看,本专科生更看重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研究生更看重专业理论水平、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批判思维的培养,这要求学校在就业指导课程设置中应做好本专科生和研究生差异性的课程设置。

图9.3.13 甘肃高校毕业生希望提升的素质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