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专业差异导致毕业生“结构性失业”

三、学历、专业差异导致毕业生“结构性失业”

经过交叉统计,如表3.3.3、表3.3.4所示,我们发现在一般本科院校和重点本科院校的毕业生,专科毕业生和本科毕业生之间对于是否愿意去农村就业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从2013年的数据分析,毕业生愿意去西部地区就业的比例随着学历层次的提升呈现下降趋势;毕业生愿意去农村就业的比例在本科、硕士和博士毕业生中的比例为零,也就是说,本科、硕士和博士应届毕业生都不愿意去农村基层就业。从数据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一般本科院校的毕业生比重点本科学校的毕业生更愿意到农村就业,专科生比本科生更愿意去农村任教。然而,在现实中“下农村就业”专科生难,本科生易;一般师范院校的难,重点师范院校的易。访谈中,基层用人单位纷纷表示,在同等条件下,会首先考虑要重点本科院校毕业的学生。在对大学生的录用上,甚至有的用人单位明确规定不用专科生,没有本科学历、学士学位的不予录用。对于所有专科生,由市委市政府同意几年组织一次录用考试,录用后的人员一年内只发给200~300元的生活费用。

表3.3.3 不同学历层次毕业生是否愿意去西部地区就业(%)

表3.3.4 不同学历层次毕业生是否愿意去农村就业(%)

此外,除了学历的因素外,学科专业供需结构矛盾也十分突出,不同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中面临不同的处境,有的专业的毕业生相对而言社会需求比较旺盛;而有的专业的毕业生则供过于求,出现过剩的状况。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如表3.3.5所示),由于专业不同,毕业生的就业率也有较大差异。2008届本专科生签约率最高的是工程专业、外语专业和计算机专业,签约率最低的是医学、教育学和数学,2009 届本专科生签约率最高的专业是工程专业、经济学和化学专业,最低的是教育学专业;2010 届本专科生签约率最高的专业仍然是工程专业,其次是经济学,第三是化学,最低的是医学专业;2013 届本专科生签约率最高的专业是工学,其次是医学,第三是经济学;最低的是教育学,其次是法学,第三是管理学和体育学。总体来看,签约率和确定去向落实率较高的专业是工程、计算机、经济学和医学等热门专业,而签约率较低的专业是教育学、数学等冷门专业。

表3.3.5 不同专业本专科毕业生签约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