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给我们的启示

二、国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给我们的启示

(一)改革教育模式

目前,中国的高校教育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契合度不高,培养的学生无法适应创新创业时代变革的要求,改革高校的教育模式尤为迫切。高等学校应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单一人才观为复合通用人才观,明确现代社会的人才不再是专业定向、意识定态、思维定式、技能定型的人,而是具备宽泛专业基础、适应多变竞争趋势、敢于独立创新等素质潜能的人才。一方面,应努力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大学生做人做事、逆境生存、与他人共事合作的能力;另一方面,开展多样化、系统化的创新创业教育,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机会,推动大学生成为适应时代需要,具备创新创业意识的合格毕业生。

(二)转变思想观念

转变学生、教师家长的观念,树立既可以就业又可以创业的观念。对于学生而言,就业和升学不再是毕业后的唯一选择,自主创业也应成为一种理想之选;对于教师来说,学生就业不是唯一目的,应着重培育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对于家长而言,稳定体面的工作不再是对子女立业的要求,独立人格的建立,适应时代发展能力的建立应成为家长对子女立业的新目标。

(三)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推进高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高等学校可以通过鼓励教师参加创新创业培训,鼓励创新创业教师创业兼职或创业实践,外聘专家兼职创新创业教师等,形成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高校创业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四)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学分体系,在课外开展创业大赛、创业交流,创业讲座等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和欲望,形成浓厚的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氛围。实行弹性学制,鼓励学生自主创业,适当引导和资助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开展创业实践。

(五)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通过出台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特殊政策,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器”和创业示范基地,组建大学生创业策划与咨询机构,成立创新创业协会、模拟企业家协会等学生社团组织等,渲染创新创业氛围,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

(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科研

创新创业教育科研能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理论基础。美国有超过1500所的高校设立了创业教育研究机构,专门从事大学生创业教育和科研的工作。我国高校可借鉴美国的经验,成立专门机构,开展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科研工作,同时也可编写本土化创新创业教材,解决国外创新创业理论“水土不服”的问题。

(七)建立创新创业基地

各高校应从资金、场地、设备、设施等方面为学生创业提供扶持、优惠等,如设立创业基金、实验室、创业实践基地、科技园、孵化器等,通过创业中心或孵化器借助各类创业基金开展创业实践活动来进行,从而为大学生提供创业的专门活动场所。斯坦福大学所在的“硅谷”就是典型的创业园,雅虎、Excite、网景等公司就是在斯坦福校园的创业氛围中诞生的。创业园具有现代性、高新科技性和创新性等特征,通过提供基本的商务服务、中介增值服务和资本运作服务等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来吸引高校中具有技术创新能力和科研成果的师生来开拓创业。通过创建创业园,为大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创业能力提供了条件,也为将来真正创业积累了必要的经验。

【注释】

[1]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对于利润、资本、信贷、利息和经济周期的考察[M].何畏,易家祥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2]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对于利润、资本、信贷、利息和经济周期的考察[M].何畏,易家祥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3]Cartner W.B.“What Are We Talking about When We Talk about Entrepreneurship”[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1990,5(1):15-28.

[4]张民生.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 创业教育在中国:试点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Drucker,P.F.,Innovation and Erureprerreurship[M].New York:HarperRow,1985.

[7]王秀敏,梁丽,陈骅,等. 以产学研活动为载体,培养创新创业人才[J]. 中国大学教学,2011(12):68-70.

[8]中国日报. 报告:2016 年毕业生创业比例同比下降一半[EB/OL]. (2016-05-18)[2017-06-19],http://caijing.chinadaily.com.cn/2016-05/18/content_25353895.htm

[9]王占仁.中国创业教育的演进历程与发展趋势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34(2):30-38.

[10]刘延东. 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培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生力军[EB/OL].(2015-10-26)[2017-06-23],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176/201510/t20151026_215488.html.

[11]钟汝能.转型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探讨[J].学术探索,2015(4):152-156.

[12]王莉方.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阶段论[J].石油教育,2015(4):82-86.

[13]丁俊苗.以创新创业教育引领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三个阶段与高校新的历史使命[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7(1):1-6.

[14]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N].人民日报,2010-07-30(13).

[15]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18(01).

[16]徐小洲,李志永.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制度与政策选择[J].教育发展研究,2010 (11):12-18.

[17]曹胜利,雷家骕.中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报告[M].沈阳: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9.

[18]曹胜利,雷家骕.中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报告[M].沈阳: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9.

[19]曹胜利,雷家骕.中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报告[M].沈阳: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9.

[20]人民网.人社部:去年新注册大学生创业人数比上年增加11.9万[EB/OL]. (2015-10-27)[2017-07-09].http://finance.people.com.cn/n/2015/1027/c1004-27745092.html.

[21]许蓉艳.浙江省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0.

[22]徐佳丽,朱现平.武汉市属高校大学就业与创业教育调研报告[J]. 武汉商学院学报,2010,24(5):50-54.

[23]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创新创业管理研究中心.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5[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5.

[24]刘玉凤,王志增.甘肃省创新创业人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5(6):136-139.

[25]刘玉凤,王志增.甘肃省创新创业人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5,33(6):136-139.

[26]甘肃省教育厅:甘肃省2015 年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综合报告,甘肃省教育厅网站,http://www.gsedu.gov.cn/content-32463.htm。

[27]黄兆信.论高校创业教育转型发展过程中的几个核心问题[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2(6):147-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