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背景分析

一、研究背景分析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引起全社会极大关注,而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也已经成为社会焦点。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稳则心定、家宁、国安。可以说,高校毕业生就业与社会、国家都息息相关,它关系着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的稳定及人民的利益。当下,由于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日趋严峻。国际方面,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仍然不确定,风险和变数依旧较多,欧美主要经济体面临着财政紧缩、主权债务风险上升等诸多问题,新兴经济体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出口下滑等问题,世界经济艰难复苏,影响着出口型经济及就业的发展。国内方面,中国经济整体仍处下滑周期中,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和结构的调整,客观上对劳动者就业结构产生影响,同时也会对就业总体规模产生挤压效应,对劳动者就业产生影响,尤其是传统支柱产业改革重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部分行业持续低迷及产能过剩将造成结构性失业和转型性失业,就业难度加大。甘肃省经济发展正处于负重爬坡的关键时期,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新旧动能转换,都必然会影响和反映到就业上来,就业总量矛盾将长期存在,结构性矛盾会更加凸显。总之,甘肃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任务十分繁重。

2011 年全国普通高校生有660 万人, 2013 年达到699 万人,2017 年达到795 万人,毕业生就业矛盾十分突出,高校未就业毕业生已经成为一个数量庞大的特殊群体。随着这一群体的不断扩大,对于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都将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深入了解当下高校毕业生的群体特征对于分析当下就业难现象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2007—2012年度《甘肃省毕业生调查问卷》中,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被分为6 类,分别为(1)已经落实了工作单位;(2)上学/继续上学;(3)出国;(4)没有落实工作单位,正在继续寻找工作;(5)打算自主创业;(6)目前不想找工作。2013 年度《甘肃省毕业生调查问卷》中,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分为10 类,分别为:(1)已确定单位;(2)升学;(3)出国出境;(4)自由职业;(5)自主创业;(6)灵活就业;(7)待就业;(8)不就业拟升学;(9)其他暂不就业;(10)其他。我们可以将甘肃省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数据范围确定为:2007 年至2012 年的“(4)没有落实工作单位,正在继续寻找工作”和2013 年的“(7)待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从表3.1.1 可以看出,2007—2013 年,本专科生未落实工作群体人数占调查总人数(样本总量)的比例分别为:54.9%、48.5%、51.3%、41.3%、36.4%、34.6%;2007—2013 年(2012 年无数据),研究生未落实工作的人数占调查样本总量比例分别为31.4%、39.6%、40.6%、36.7%、26.8%。

表3.1.1 2007—2013年高校毕业生未落实工作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

注:“—”表示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