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意义

三、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意义

2015 年5 月,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 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站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高度,明确了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提出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具体工作,包括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纳入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指标;举办创新创业教育实验班;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开设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推出一批资源共享的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开放课程;广泛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运用大数据技术,掌握不同学生学习需求和规律,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强化创新创业实践,举办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办好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支持举办各类科技创新、创意设计、创业计划等专题竞赛;设置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配强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就业指导专职教师队伍;建立健全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专门机构;完善创新创业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体系等9项改革任务和30条具体举措,并提出“三步走”的总体目标:“2015年起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2017 年取得重要进展,形成科学先进、广泛认同、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实现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预期目标。到2020年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

《实施意见》正式吹响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号角,标志着创新创业教育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已经由“以创带就”,拓展为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质拓展为以创新为基础的创业,支持创新者去创业,使创新创业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9]

截至2015 年10 月,112 所中央部委所属高校制定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方案,众多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纳入学校综合改革方案。全国有137 所高校、50 家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联合成立了“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新疆、甘肃、陕西、青海四省区的16所大学科技园联合建立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众创空间”。2015 年前10 个月,全国高校共设立创新创业基金达10.2 亿元,吸引校外资金12.8 亿元,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10]可以看出,新时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人才发展机制、支撑“双创”以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