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情况调查分析

三、甘肃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情况调查分析

甘肃省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大力推进全民创业行动,着力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就业创业工作新格局,甘肃省高校作为推动甘肃省全民创业行动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有着强大的人才和科技支撑。全省高校积极响应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号召,顺应网络时代潮流,围绕“创新、创业、创意”三个关键词,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就业创业教育和实践。

(一)甘肃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总体情况

2016 年6 月,本课题组研究团队采取发放调查问卷、书面报告、座谈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分别对兰州大学、西北民族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兰州财经大学、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政法学院、天水师范学院、河西学院、陇东学院、兰州城市学院、甘肃工业学院、兰州文理学院、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和甘肃医学院17 所高校开展了调查研究,从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主体责任落实、创新创业教学机构和机制建设、创新创业课程和教材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扶持、创新创业师资建设等6方面进行问卷调查,获得了第一手资料。(如表12.4.5所示)

表12.4.5 甘肃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情况调查统计

1.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主体责任落实方面

各高校都建立了校主管领导参与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部门协调工作机制,确定了工作负责人,配备了专职人员,占调研高校的100%。自2015年10月以来,各高校都有专项经费保障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各高校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中投入经费4296.65万元。

2.在创新创业教学机构和机制建设方面

17 所高校中有4 所高校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占调研高校的23%。有14 所高校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占调研高校的82%。有6 所高校开办了创新创业教育实验班,占调研高校的35%。有10 所高校制定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计划,建立了创新创业档案和成绩单,占调研高校的59%。有16所高校设置了创新创业学分,占调研高校的94%。有11所高校建立了创新创业学分累计与转换制度,占调研高校的65%。

3.在创新创业课程和教材建设方面

2015—2016 学年,各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数量逐步增加,自主开发的教材也逐渐增多,尤其是慕课发展迅速。课题组调研的17所高校全部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其中有5 所高校将创新创业课程设置为必修课,占调研高校的29%;17所高校共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429 门,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在线开放课程196 门,组织编写出版各类创新创业教材31种。

4.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方面

17 所高校中有16 所高校设立了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和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共计70个。成立创新创业协会或创业俱乐部等社团数153个,2016年全年共举办各类创新创业讲座论坛355场次,受益学生2万余人。

5.在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资助扶持方面

2016年度,17所高校中有11所高校设立了创新创业奖学金,年度资金总额约为312 万,资金总额最多的高校为60 万,最少的为5 万。2016 年度对4427 个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进行了资助。

6.在创新创业师资建设方面

17 所高校中有13 所高校配备创新创业专职教师320 人,其中专职教师最多的学校有76 人,最少的学校有1 人。有15 所高校共聘任创新创业兼职导师623人,最多的高校有151人,最少的有10人。

(二)甘肃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具体情况

1.创新创业教育实施主体

创业的实施主体相对多元化,主要集中在就业指导中心,创新创业学院和教务处(如图12.4.2 所示)。在参与调研的17所高校中,有5所高校以就业中心作为高校创业教育的实施主体,占29%;各有4 所学校的创业教育主体分别在创新创业学院和教务处,分别各占24%;2 所学校的创业教育的实施主体在团委,占12%;1 所学校的创业教育的实施主体在学生处,占6%;1 所学校的创业教育的实施主体在其他(就业中心和团委共同牵头)。由此可见,目前甘肃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主体以高校行政管理部门为主导,能够整合社会和学校资源、开展系统性创新创业教育的创新创业学院在高校创业教育中的作用还相对较弱。

图12.4.2 甘肃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主体分布

2.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形式

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形式主要表现为举办创新创业活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建立创业孵化基地、发展创业社团、提供创业资金支持、设立创业指导机构、建立创业信息平台、开展创业技能测评。在参与调研的17所高校中,有15所高校选择举办创新创业活动,占总体比例为88.2%;13 所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占总体比例为76.5%;11 所高校建立创业孵化基地,占总体比例为64.5%;开展创业技能测评等方式所占比例相对较低。高校支持学生创业的主要方式见图12.4.3。

图12.4.3 甘肃省高校支持学生创业的主要方式

3.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甘肃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主要来源于专业授课教师、外聘的企业家(创业者)以及负责学生工作的指导老师。在参与调研的17 所高校中,有13 所高校的师资来源于专业授课教师,占总体比例的76.4%;15 所高校的师资队伍包括外聘创业者或企业家,占总体比例的88.2%;9所高校的专职创新创业师资包括负责学生工作的老师,占总体比例为52.9%;此外,还有6 所高校选派26名教师到企业挂职(兼职),占总体比例为35.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来源分布见图12.4.4。

图12.4.4 甘肃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来源分布

4.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

如图12.4.5所示,在创新创业课程的设置方面(可多选),参与调研的17所院校中,有12所高校开设了创业基础(能力素质培养)等必修课或选修课,占总体比例为70.1%;11所高校选择专业教育+创业教育的融合教育课程,占总体比例的64.7%;9所高校选择创业指导(实务操作)等必修课或选修课,占总体比例为52.9%。整体来看,创业基础(能力素质培养)等必修课或选修课、专业教育+创业教育的融合教育课程和创业指导(实务操作)等必修课或选修课为大多数院校选择的课程结构。值得注意的是,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课程的选择比例只有41.2%,说明高校在利用信息技术和新的教育模式方面还有待提升;关于创新创业方法的必修课或选修课的选择比例只有三分之一,说明高校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设置中,实践性和应用型较强的课程较少。

5.创新创业课程的教材研发与使用

创新创业课程配套的教材研发和使用情况方面,在参与调研的17 所高校中,有7所高校“有配套创业课程教材,并进行了相关课程的教材研发”,占总体比例的41.2%;5 所高校“有配套创业课程教材,但尚未进行教材研发”,占总体比例的29.4%。高校创新创业课程的教材研发与使用情况见表12.4.6。

图12.4.5 甘肃省高校创业课程设置分布

表12.4.6 甘肃省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教材研发与使用情况

(三)甘肃省高校毕业生的自主创业情况

1.毕业生自主创业意向

我们将2007 年、2008 年、2009 年、2010 年和2013 年五年中调查得到的甘肃省高校毕业生对“毕业后是否愿意自主创业”这一问题的回答划分学历层次分别进行了统计(如图12.4.6),可以看出,在高校毕业生中,有一半以上的同学表示毕业后愿意自主创业,随着时代发展,高职生、专科生、博士生的愿意创业的意向逐年走低本科生愿意创业的比例逐年增长,硕士生愿意创业的比例每年变化不大。

2.毕业生选择创业原因

对于表示愿意从事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他们的创业动机(如表12.4.7所示)。结果显示,超过一半的高校毕业生认为创业的原因是更能实现自我价值,这说明愿意从事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群体具有相对明确的人生目标和创业价值取向。与研究生相比,更多的本专科生选择自主创业是因为创业可以不受老板限制,工作更自主。

图12.4.6 甘肃省高校不同学历毕业生自主创业意向

表12.4.7 甘肃省高校本专科生和研究生的创业原因比较

3.不同类别毕业生自主创业意向比较

(1)性别差异

数据显示,男生和女生这两个毕业生群体中,愿意自主创业的人数比例基本都占到了一半以上,而且除了2007年在毕业研究生的男生中愿意自主创业的比例比女生低了0.4个百分点以外,无论是本专科生还是研究生,男生中愿意从事自主创业的人数比例都要高于女生比例(参见表12.4.8)。这主要是因为男生在创业方面的生理和心理条件都比女生更加具有优势,例如男生的行动力强、有冒险精神、敢于承担责任。

表12.4.8 甘肃省高校不同性别本专科生和研究生的创业意愿比较

(2)学历差异

不同学历层次的大学生创业意愿有显著不同(如表12.4.7 所示)。可以看出,相比本专科生,学历层次更高的研究生愿意去创业的人数较少。可能的原因是:研究生普遍接受了更长时间的教育,毕业后的年龄压力也越大,更希望获得一份稳定的工作,而不愿意冒险再去“下海”。

(3)学习成绩差异

对比2013届大学生学业成绩与创业意愿(如图12.4.7所示),学业成绩班级排名靠前的学生愿意创业的比例更高,学习成绩前25%的学生有33.9%愿意去创业,学习成绩在中上25%的学生有创业意愿的占45.7%,学习成绩在中下及最后25%的学生,有创业意愿的分别只有16.3%和3.9%。

图12.4.7 学业成绩班级排名与创业意愿的关系

(4)专业差异

将2007—2013年本专科毕业生数据平均处理后发现,不同专业类型的本专科生毕业生的自主创业意愿有较大差异,自主创业意愿较高的专业有计算机(73.4%)、艺术(67.3%)、地理学(65.7%)和农学(65.3%),自主创业意愿相对较低的专业是医学(30.1%)、中文(42.3%)、物理(43.4%) 和工程(45.7%)。(如图12.4.8)

图12.4.8 不同专业与创业意愿的关系

(5)父母职业类型

从父母亲职业类型差异分析。我们将父母亲的职业划分为体力劳动者、农民和普通职员、中层管理者、单位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自雇佣者六种类型。分析发现,父母亲是体力劳动者、农民和普通职员和自雇佣者的毕业生有较强的创业意愿(参见图12.4.9和图12.4.10)。

图12.4.9 愿意自主创业毕业生父亲职业分布

图12.4.10 愿意自主创业毕业生母亲职业分布

(6)家庭所在地

我们将高校毕业生的家庭所在地分为直辖市、省会城市、其他城市和农村四类,从大学本专科毕业生自主创业意愿可以看出(如图12.4.11 所示),家庭所在地在农村的毕业生自主创业积极性最高,有超过57.1%的毕业生表示愿意自主创业,但这种趋势随时间推移呈下降趋势。排在第二的是家庭所在地在其他城市的毕业生,这一群体表示愿意自主创业比例分布在20%~30%之间。排在第三的是家在省会城市的毕业生,创业积极性最低的是家庭所在地在直辖市的大学毕业生,6年的比例不超过8%。

不同家庭所在地的研究生自主创业意愿与大学生基本一致,积极性由强到弱的排列次序也为农村、其他城市、省会城市、直辖市,只是在分布比例和变化趋势上有一定差异(参见图12.4.12)。

图12.4.11 自主创业意愿和本专科生家庭所在地的关系

图12.4.12 自主创业意愿和研究生家庭所在地的关系

可以看出,家庭所在地越是地处经济落后地区,毕业生自主创业的积极性越强,这说明就业机会和社会资本是高校毕业生想要自主创业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