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才政策
人才政策是区域吸引人才的重要指标,本研究涉及的人才政策有单位薪酬、就业单位是否解决毕业生户口、单位的类型,将单位类型纳入人才政策是因为涉及就业市场的劳动力分割理论,即现实生活中,劳动力市场被社会不自觉地划分为相互阻隔、自成体系的两个部分: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其中主要劳动力市场大致指经济发达地区或指党政机关和大公司提供的具有高工资水平、优良的工资环境、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升迁机会和福利保障的工作机会,而次要劳动力市场是指经济欠发达地区所提供的保障差、就业流动性大、工作环境劣且获取信息的渠道单一的工作。如果相同条件下,两个地区相同就业单位类型吸引的毕业生有差距,那么其差距的原因必然体现在人才招收的力度和政策上。所以下面考察这些人才政策指标对毕业生就业流动的影响。
(一)单位薪酬
从不同薪酬水平下的甘肃生源毕业生就业分布情况看出(见表4.4.14),留在甘肃就业的毕业生中,薪酬收入2000以下的居多,占收入在2000以下毕业生总数的72.9%,薪酬收入在4000 以上的比例最小。在流动的甘肃生源毕业生中,随着薪酬水平的提高,毕业生流动的比例也不断提高,其中每月薪酬在4000 以上的毕业生占该薪酬水平总数的53.5%,其中流动到西部其他省份的毕业生在各薪酬水平上所占比例均大于其他地区。
表4.4.14 不同薪酬水平的甘肃生源毕业生就业流动情况

从非甘肃生源来看,见表4.4.15,可以看出各个薪酬水平下,留在甘肃就业的毕业生占比随着薪酬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减小。对于流动的非甘肃生源毕业生来说,薪酬水平越高,流动的比例越大,在流动的毕业生中,薪酬在4000以上的毕业生占该薪酬水平毕业生总数的92.4%,其中流动到东部的毕业生薪酬最高。
表4.4.15 不同薪酬水平的非甘肃生源毕业生就业流动情况

通过上述分析说明毕业生流动受就业单位薪酬影响,即外省就业单位的薪酬普遍高于甘肃本地,且薪酬越高,越拉动甘肃生源毕业生的就业流动。另一方面可以说,那些流动的毕业生的就业单位薪酬比未流动的毕业生高。当教育被看作是一种投资时,其收益的体现方式最直接的就是就业单位的工作。其不同地区之间工资水平的高低深刻影响着高校毕业生的流动。甘肃相对于中东部属于经济发展落后地区,且在西部的生产总值排在倒数,甘肃生源毕业生在找寻工作时对工资有一个心理价位,这个价位是毕业生以自己的学历、求职过程中的花费成本、劳动力市场上工资分布等情况来划定的。其次,毕业生心目中的理想工作与社会的分层密切相关,即一般对社会地位与工作的社会声誉的期望大都直接投射在收入高低上,收入越高的工作往往也越接近毕业生心目中的理想工作。所以,当甘肃地区的工资水平无法达到毕业生预定的心理价位时,就会选择流动。
(二)就业地户口
非甘肃生源毕业生与甘肃生源毕业生的流动都与就业单位是否解决户口有关,这反映了毕业生落户安家的传统情结与客观需求。户口作为一个地区的身份证明,一直受到劳动力流入者的关注和强烈需求,特别是发达地区的户口,被作为一种共享当地发达经济与社会资源的有效证明。拥有这种证明,就可以直接或间接享受所在地区带来的福利和资源,毕业生在就业地获得户口也可以增加他的安全感和成就感,因此,解决户口也成为地方吸引人才的有效手段和政策。
首先从总的甘肃毕业生来分析(表4.4.16所示),在毕业生中,因为就业单位没解决户口而流动毕业生占总数的14.2%,而因为单位解决户口导致毕业生流动的占41.5%,后者远远高于前者。从数据上可以看出,在就业单位方面,甘肃本地单位解决毕业生户口的能力较弱,积极性较差。在毕业生方面可以看出,更多毕业生对就业后的本地户口有较强的依赖和期望,如果加大地区单位就业后解决户口的能力和积极性,可以很大程度上吸引毕业生在本地就业。
表4.4.16 户口解决对毕业生流动的影响(%)

从甘肃生源毕业生来看(如表4.4.17所示),未流动的甘肃生源毕业生占比58.7%,流动甘肃生源毕业生占41.3%,说明更多的甘肃生源毕业生愿意留在自己的家乡就业。其中因为单位不解决户口而没有流动的甘肃生源毕业生占20.3%,流动的甘肃生源毕业生占比9.6%,可以看出甘肃生源在单位不解决户口的情况下也愿意留在甘肃就业。这种情况说明,甘肃生源毕业生对自己故乡较为熟悉,不愿离开自己的家乡。在对比解决户口对毕业的吸引力方面,对于流动的甘肃生源毕业生,由于单位解决户口而离开甘肃就业的毕业生比例达到31.7%,而因为单位没有解决户口而流动的毕业生占比为9.6%,对于未流动的甘肃生源毕业生,因为解决户口而没有流动的毕业生占比38.4%,因为没解决户口而未流动的毕业生占比20.3%,两者差为18.1%,未流动的差值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甘肃地区对就业生户口解决的力度和积极性,流动的差则反映出外地对毕业生解决户口问题的力度。
表4.4.17 户口解决对甘肃生源毕业生流动的影响(%)

从表4.4.18 可以看出,在非甘肃生源留在甘肃就业的毕业生中,单位解决户口的人数比例为占比8.2%,未解决户口的人数比例6.4%。在流动的非甘肃生源毕业生中,单位解决户口的人数比例61.9%,单位未解决户口的人数比例为24.8%。可以看出,解决户口是吸引人才的有效政策。在都解决户口的毕业生中,流动到外地就业的人数比例为61.9%,留在本地就业的人数比例为8.2%。可见甘肃地区在毕业生就业后户口解决问题上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强。
表4.4.18 户口解决对非甘肃生源毕业生流动的影响(%)

从上述分析中可知,甘肃生源毕业生流动受到就业地单位是否解决户口的影响,即就业单位解决户口更容易使毕业生流动。另一方面,甘肃地区就业单位解决户口的积极性不高,在户口政策上相比于外省缺少优势。
(三)就业单位类型
从甘肃生源毕业生就业单位类型上看(表4.4.19),留在甘肃就业的毕业生中,在就业单位的选择上以事业单位为主,占总体选择事业单位的甘肃生源毕业生的67.4%,其次是党政机关。在流动的甘肃生源毕业生中,选择单位多数以企业为主,占比达到44.8%,其中西部企业毕业生人数最多,就业在东部地区的毕业生也以在企业就业为主。
在非甘肃生源就业单位类型分布方面(4.4.20),留在甘肃就业的毕业生主要以事业单位为主,占比达到13.3%;在流动的非甘肃生源毕业生方面,选择在企业工作的毕业生最多。在地区上,去东部企业和西部党政机关与事业单位的毕业生居多。
表4.4.19 甘肃生源毕业生就业单位类型分布(%)

表4.4.20 非甘肃生源毕业生就业单位类型分布(%)

从上述分析可以发现,甘肃与非甘肃生源毕业生留在甘肃事业单位就业的比例较大。在流动的毕业生中,甘肃和非甘肃生源更倾向于去企业单位,甘肃生源去西部其他省份的企业居多,非甘肃生源去东部企业的居多,且非甘肃生源流出甘肃去西部其他省份的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的比例也最大。事业单位是毕业生在甘肃就业的主要选择,因此可以看出,甘肃地区的企业发展落后于其他地区,对毕业生的吸引力不强。由于甘肃地区经济发展不如东中部地区,在西部也不强,处于次级劳动力市场,所以毕业生在就业流动决策中留在本省就业的多数选择事业单位,而选择流动的毕业生多数选择去企业工作。
(四)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发现,在就业薪酬方面,外省就业单位的薪酬普遍高于甘肃本地,且薪酬越高,越拉动甘肃生源毕业生的就业流动。另一方面来说,那些流动的毕业生的就业单位薪酬比未流动的毕业生高。在毕业生就业户口方面,甘肃生源毕业生流动受到就业地单位是否解决户口的影响,即甘肃生源毕业生流动的原因是就业单位是否解决毕业生的户口。另一方面,甘肃地区就业单位解决户口的积极性不高,在户口政策上缺少优势。在毕业生就业单位的选择上,甘肃与非甘肃生源毕业生留在甘肃事业单位就业的比例较大。在流动的毕业生中,甘肃生源和非甘肃更倾向于去企业单位,甘肃生源去西部其他省份的企业居多,非甘肃生源去东部企业的居多,且非甘肃生源流出甘肃去西部其他省份的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的比例也最大。因此,从侧面可以看出,事业单位是毕业生在甘肃就业的主要选择,甘肃地区企业对毕业生的吸引力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