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概述

一、国内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概述

国内学者将我国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划分为不同时期。钟汝能认为“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经历了从自发—自觉—主动的过程,从响应程度、战略定位、教育理念、阶段内容、推进策略和社会贡献等方面进行评估,建议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各高校自主探索阶段(1997—2001),典型特征是创业教育开始引起社会的关注。第二阶段是试点阶段(2002—2009),典型特征是侧重于创业教育。第三阶段是全面实施阶段(2010至今),典型特征是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并重,鼓励创新创业被纳入国家就业方针”[11]。王莉方从创新创业政策发布、研究成果和实践方面三个角度,将创新创业教育划分为自发性探索阶段(2001 年以前)、多元探索阶段(2002—2009)和全面推进阶段(2010 年至今)[12]。丁俊苗依据国家近20 年来毕业生就业(创业)和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文件,认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基本上可以分为“创业”“创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三个阶段。[13]在以上各种划分中,我们按照丁俊苗的划分标准,将我国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划分为3 个阶段。

(一)创业阶段(1998—2006)

中国高等教育1999 年开始扩招,2003年,扩招后的第一届本科生毕业,就业压力不断增加。2004—2006 年,国家加大政策力度鼓励、支持和引导毕业生创业,在工商、税收等方面出台了多项措施。总体来看,在创业阶段,国家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并提供相关政策支持,目的是在扩招后毕业生就业压力持续增大的背景下,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

1998 年,清华大学举办“首届清华创业计划大赛”;同年,清华大学管理学院为MBA 学生开设了“创新与创业管理”课程;1999 年,浙江大学启动了“创新与创业管理强化班项目”;2001 年,清华大学科技园创新中心开工。2002年,教育部确定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9 所大学为创业教育试点高校,陆续出台相关支持政策;2005 年,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与国际劳工组织合作,尝试在大学中开展KAB创业教育(中国)项目。

(二)创业教育阶段(2007—2009)

这一阶段,随着大学生创业工作持续推进,对大学生创业的认识不断深化,国家政策制定者逐步认识到:一、创业不仅具有解决就业的功能,创业成功还可以新增就业机会;二、要创业成功,仅鼓励、引导和支持毕业生创业是不够的,还要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精神和实际的创业能力,必须把创业和教育结合起来,实施创业教育。因此,2007 年国家提出实施“高校毕业生创业行动”,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要求各高校“以多种形式开展创业教育”,倡导创业精神,培养创业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业教育工作已经由当初的被动寻找和自发行为,变为主动选择和自主行为。相应地,这一阶段关于创业教育的范围也由就业层面进一步拓展到了创业层面,主体由毕业生扩展到了在校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对于高校来说是一个新的命题,这一阶段创业教育的内涵发生了深刻变化,“创业”和“教育”结合到一起成为创业教育,进行创业教育不仅是促进就业,更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

创业教育阶段,国家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抓手,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财政部和教育部从2008 年起设立了“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中央级高校青年教师和品学兼优且具有较强科研潜质的在校学生开展自主选题科学研究工作。2012 年,教育部等七部委联合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提出了要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支持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创新性实验、创业计划和创业模拟活动。同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将大学生创新创业分为“创新训练”“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三大类。同时成立了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专家工作组,指导全国各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统计,“十二五”期间,共有117 所中央部委所属高校和710 所地方所属高校参与该计划,中央、地方和高校对近8 万个项目进行了资助,覆盖12 个学科门类,投入经费近14 亿元,参与学生近22 万人。以2012 年和2013 年为例,参与项目的学生数共计为196 827 人,创新项目数45 004 个,创业项目8323个,投入经费10.32亿元,无论从参与学校和学生的覆盖面,还是地方政府财力支持,都掀起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新高潮。(见表12.3.1)

表12.3.1 2012、2013年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数据来源:关于公布2012 年度第一批国家级大学生创业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名单的通知http://www.moe.edu.cn/publie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A08-sjhj/201209/141624.html;关于公布2012 年度第二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名单的通知http://www.moe.edu.cn/publie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5649/201301/147379.html;关于公布2013 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名单的通知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210/201404/166879.html。

(三)创新创业教育阶段(2010至今)

这一阶段,时代背景发生了更为深刻的变化,经济转型升级,国家确立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成为时代的必然选择,因此,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已大大超越了前期以创业实现就业和以创业促进就业的目标,成了国家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改革推动,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伟大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0 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14]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2012 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做出重要部署,就深化高校创业教育改革提出具体实施意见。[15]2015 年以来,国务院连续下发《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五个重要文件,引导、支持全社会创新创业工作。

教育主管部门制定了《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等政策。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 号〕》中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

这一阶段,创新创业教育成为国家层面的战略决策,范围也远超就业、创业层面,进入创新驱动发展层面。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已不再局限为毕业生,而是扩展到高校全体学生。内涵与本质方面,在创业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创新的内容,并明确了创新、创业和就业之间的关系,“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内涵更加符合高校人才培养和大学生创业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