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存在的问题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创新创业政策颁布和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为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近10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和高校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创新创业教育政策(见表12.3.3),但大学生创业率极低。2014 年,大学生创业在工商部门登记数量为47.8 万人,虽然比2013 年增长了11.9 万人[20],相对于当年727 万高校毕业生,创业率只有6.57%,相比西方国家差距较大。大学生对政府部门的创业服务并不满意,从一项调查就可以看出,“大学生创业者对当前我国政府的创业服务并不满意,认为政府创业服务对其创业行为无帮助者达38.9%,最不满意的方面为:没有为大学生提供优惠政策(40%),服务办事效率差(40%),没有创造公平的环境(20%)”。[21]

目前我国创新创业政策颁布和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不少政策由某一部门出台,受制于部门权限,难以统筹。

2.许多文件把深化高校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大学生创业的思路,要求地方党政部门和高校积极支持大学生创业,停留在政策倡导层面。

3.地方政府出台的促进高校创业教育的政策多较为笼统,一些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操作手续烦琐,有些文件只是应付上级政府文件精神的政治呼应。

4.政府出台“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如享受创业资金扶持、实行税费减免政策、提供创业园区场地、开展培训指导、申请弹性学制学分等措施,在具体执行中程序复杂,大学生可操作性低。

5.政策间存在相互矛盾。如教育部《国家鼓励普通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政策公告》指出:“按照相关规定可将家庭住所、租借房、临时商用房等作为注册地点及经营场所”,但凭“住宅商用”注册公司要通过复杂的法律程序,过程非常困难,还会与地方一些工商管理条例与公司注册法规产生冲突。

6.大学生政策知晓率低。我国就业创业政策多散落在各级政府职能部门,难以见到系统的介绍、梳理和汇编,加上就业创业政策每年也有更新,各级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到位,许多学生并不知晓相关政策。从一项调查就可以看出,大学生对当年就业创业密切相关文件的阅读率并不高,每份文件阅读率最高的占35.1%,最少的仅为14.3%,绝大多数学生并未阅读甚至不知晓,阅读渠道主要是网络、电视和报纸等媒体。[22]

表12.3.3 近年来中央、国务院及各部委相关部门出台的鼓励创新创业政策文件

续表12.3.3

续表12.3.3

(二)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观念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理论研究不足,学术界对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还是零散的、不系统的,相关论述停留在搞好全面发展教育、主体性教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就业与创业等理论层面,集中、系统、全面地探讨创业教育的文献十分欠缺。二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不完善,形式较为单一,未形成一定的规模,没有上升至理论学科层面。三是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缺乏对实施创业教育的培养机制和模式、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教学资源配置等的研究和探讨。四是高校推行的产学研模式成果转化率不高,尚未建立有效的产学研三方联系。

(三)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方面存在的问题

1.课程定位

部分高校将创业教育列为第二课堂实践,将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教育课程割裂,没有去挖掘各类专业课程中的创业教育资源,没有发挥第一课堂对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功能。

2.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缺乏整体设计,重视传授创业理论知识,忽视情境创设和实践互动。

3.教材建设

缺乏高质量、本土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教材,大多数高校采取直接翻译使用国外教材或者运用国外创业教育观念和方法编写教材,缺乏本土特色,与国内创业环境和实践脱节,对大学生创业教育指导性不强。

4.线上课程

课程信息化程度不高,创新创业教育优质慕课、视频公开课较少。

(四)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普遍面临的问题是创业教育师资的巨大缺口,首先是创业教师人数少,职业素质较好、讲授技能和实践指导能力强的创新创业教师更是极度缺乏,这已成为制约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快速发展的最大“短板”。

1.总量不足

国内高校中,共青团中央近年来通过与国际劳工组织合作培养了一批KAB创业教育师资,部分高校也培养了一批创业管理教学师资,但师资数量远不能满足高校创业教育需求。

2.整体水平不高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一些没有创业经验的教师在教一些根本不想创业的学生。高校教师多从高校到高校,接受阶段性创业知识培训后就开始授课,讲解内容也以理论为主,造成创业教育课程学术化,很难培养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为弥补这一弱势,不少高校都会聘请一批创业人士担任创业导师,但受制于讲授次数,近距离的指导和课程的系统性,以及教育经验的缺乏,创业人士担任创业教育师资的效果并不理想

(五)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1.专业背景

中国高校专业设置繁多,少则十余个,多则百余个,不少高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专业背景,使用单一的创业教育方法,导致无法提高学生的兴趣,更无法激发学生创业意识和培养学生创业能力。

2.学习时间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课程时间上也存在问题,一是课程局限于某一年级、某一专业开设;二是时间上缺乏连续性,只在学年或学期某一阶段进行零散创业教育;三是缺乏规划性,特别是聘请创业导师暴风骤雨式地开展的创业讲座;四是缺乏针对性,多数高校未放宽学生修业年限,未允许学生调整学业进程或保留学籍创新创业,未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审批手续也很烦琐。

3.受益范围

不少高校仅让部分学生接受创业教育,没有形成全体大学生均受益的大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