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市场分割导致毕业生失业

一、劳动市场分割导致毕业生失业

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是指对劳动力市场“按行业、地理区域,或者按性别、种族之类的人口特点而进行的分类”。该理论认为现实中的劳动力市场都是被划分为相互隔绝、自成系统的被分割的不同部分。最早的思想来源于约翰·斯图亚特·穆勒(John Stuart Mill,1848)和约翰·E.凯恩司(John E.Cairnes,1874)所提出的“非竞争集团”概念。1954年克拉克·科尔(Clark Kerr)对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1971 年皮特·多林格(Doeringer,P.)和米切尔·J.皮奥里(Michael J.Piore)发表了《内部劳动力市场与人力政策》,标志着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正式诞生[18]

赖德胜教授认为,目前大学生就业难与我国的体制改革还没有到位、不彻底有重要关系。我们的大学生走向市场就业,还存在着体制本身的障碍,比如劳动力市场的分割问题。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同地域之间经济及文化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二元社会的特点十分明显。从地域上看,劳动力市场可以分为城市劳动力市场、农村劳动力市场,东部劳动力市场、西部劳动力市场。不同的劳动力市场之间存在许多差别,例如,生活在城市不仅收入高,而且各种信息资源丰富,公共服务设施齐备,人们能便捷地享受现代社会文明成果,生活质量高。相反,生活在农村,不仅往往收入低,而且难以充分享受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生活。目前,很多大学毕业生不去农村工作,是因为去了回不来,户口、社会保障等问题都很难办,所以宁愿没工作也要耗在城市里。因此,很多学生就滞留在大中城市和东部沿海地区(赖德胜,2003)。

据我们的调查统计(如表3.3.1 所示),愿意去西部地区工作的大学生比例较高,在2008 年至2012 年期间,比例均在70%以上,2013 年的比例达到77.4%。但问及是否愿意去农村工作时比例则一直保持在60%左右(如表3.3.2所示)。2013年愿意去农村就业的毕业生比例为60.6%。对于不愿意去农村就业的原因,毕业生认为最主要的是没有发展机会和收入太低。可以看出如果两种劳动力市场之间不存在分割,大学毕业生工作后如果能够很方便地从农村流入城市,那么他们毕业时如果在城市找不到工作,他们就会愿意暂时选择到农村就业,等到将来有机会时再进入城市。但是,正是由于两种劳动力市场之间存在着分割,比如一些比较严格的户籍制度等体制性障碍限制了大学生的自由流动,使得他们一旦选择农村,以后要进入城市需要付出很高的工作转换成本,这些成本包括工作接受成本、工作离开成本以及与原单位的交易成本。在对毕业生的调查中,34.1%的毕业生认为最想去的工作地区是沿海地区。对于毕业生来说,“宁要城里一张床,不要农村一幢房”的思想仍然影响着他们,一些毕业生把“留大城市、去沿海、进特区”当成首选,而不愿意接受西部农村教师的工作岗位。

表3.3.1 高校毕业生愿意到西部地区就业的比例(%)

注:“—”表示无数据

表3.3.2 高校毕业生愿意到农村就业的比例(%)

注:“—”表示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