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一 茶的起源与发展

项目一 茶的起源与发展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茶树的起源与特征。

(2)理解茶的利用和传播。

(3)掌握中国茶和世界茶的分布。

2.技能目标

(1)学会辨认茶树。

(2)了解茶传播的路径。

3.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茶树的起源与发展,明确中国是茶的故乡,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与自豪感。

(2)通过学习中国茶和世界茶的分布,培养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

(1)茶的传播路径。

(2)中国茶的主要分布区。

(3)世界茶的主要分布区。

任务导入

民间有俗语云:“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又云:“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由此可见,早在古代,茶已深入社会各阶层,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无不以茶为好。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茶的世界,去了解茶的前世今生。

导入案例

关于茶的故乡之争

关于茶的原产地在哪里,世界各地一直争论不休,有的说在印度,有的说在中国,更有甚者说日本为茶的原产地。

1824年,有个叫勃鲁士的英国军官在印度阿萨姆山区发现了一株野生的大茶树,树高达13米、径围约1米,其由此便推断:印度是茶的原产地。1877年,英国人贝尔登在其著作《阿萨姆之茶叶》中也认定茶树原产于印度。再之后,英国植物学家勃莱克在《茶商指南》里提及“有许多学者……主张茶的原产地为印度而非中国。”英国伪茶学家易培生在《茶》一书里声称“中国只有栽培的茶树,不能找到绝对野生的茶树”,并表示他们在印度发现的野生茶树,应该被植物学家视为一切茶树之祖。此后便掀起了全球对茶叶原产地的热议,国际上对于茶树原产地相关的争议就这样开始了。

那么,茶的故乡到底在哪里?

【案例分析】

丰富的茶叶史料和现代生物科学的鉴定,都证明了中国是茶的故乡,这是不争的事实。我国古书《诗经》和《尔雅》已有关于茶的记述。而最新考古也发现,山东邹城邾国故城遗址西岗墓地一号战国墓随葬品中遗存茶叶样品,为煮(泡)过的茶叶残渣。这表明中国最早的茶叶实物出现于战国早期,即战国早期我国已开始用茶。我国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更有明确记载:“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故茶树原产于中国,后传播于世界。

早在1753年,世界著名植物分类学家林奈将茶树定名为“Thea sinensis”,意思就是原产于中国的茶树。而19世纪后茶的原产地之争的本质是各国对茶背后的巨大经济价值的争夺。

20世纪80年代,随着现代基因技术的发展,事实终于渐渐被澄清。中国著名植物分类学家张宏达在考察了英国皇家植物园各大标本馆后认为,印度的茶树与中国云南广泛栽培的大叶茶没有区别,印度现在栽培的大叶茶是当时东印度公司从中国引入的,且在印度未发现有关于茶树的记载。而日本的桥本实和志村桥两位科学家通过对茶树细胞染色体的分析表明,中国和印度茶种染色体的数目相同,在细胞遗传学上被认为没有差异。他们又经过实地的调查研究,认为茶的传播是以四川、云南为中心,分别往南、北两个方向推移,往南推移的,就向乔木化、大叶型发展,而往北推移的,则向灌木化、小叶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