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五 走近茶叶

项目五 走近茶叶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茶叶的分类方法。

(2)掌握六大茶类的品质特征。

(3)了解六大茶类的制作工艺。

(4)走近中国各地名茶。

2.技能目标

(1)学会鉴别六大茶类。

(2)学会鉴别真茶和假茶。

(3)学会鉴别新茶和陈茶。

(4)学会鉴别春茶、夏茶和秋茶。

3.情感目标

(1)通过本项目学习,感受中国茶叶的悠久历史和茶类的丰富多彩,进而增强文化自豪感。

(2)通过本项目学习,提升对茶叶的鉴赏能力,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学习重难点

(1)不同种类和品质茶的鉴别。

(2)中国各地主要名茶的特征。

任务导入

中国名茶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早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碧螺春、信阳毛尖、西湖龙井、君山银针、黄山毛峰、武夷岩茶、祁门红茶、都匀毛尖、六安瓜片、安溪铁观音就被列为中国十大名茶,如今各地名茶更是推陈出新,让人眼花缭乱。要泡好一杯茶必须首先了解茶叶的基本知识,其次要选择一款好茶,一款适合自己或宾客的茶。那么如何选择一款好茶呢?

导入案例

农药残留问题必须引起重视

2006年9月19日,第三方环保组织绿色和平组织发布了《2016年茶叶农药调查报告》,报告指出:经独立第三方的实验室检测,26款茶叶样品的农药检出率为65%,其中12个样品检出在中国禁止使用的农药,17个样品的农药残留超出欧盟标准。这是绿色和平组织继2012年发布中国茶叶农药调查报告之后,再一次发布此类报告。检测结果依然让人不容乐观。

请问:为什么茶叶屡屡出现质量问题?

【案例分析】

中国是茶叶的生产大国、消费大国,茶叶毋庸置疑是我们的国饮。然而长期以来,茶叶产品处于农产品与食品之间,其生产加工属于农产品范畴,流通销售则具有食品属性,种植、加工和销售的产业链或长或短,导致难以形成稳定、规范的茶叶市场。产销虚高的背后,是整个茶叶行业品牌营销缺失、工艺的落后、行业分工的模糊以及经营业态的单一。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则无从判断商品茶的真正价值与合理价位,无法买到真正心仪的茶品,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而案例中提到的农药残留问题也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要从根本上解决农药残留问题,就要在建茶园、种茶树时做好农药的管控,多选用生态灭虫的方式来防虫、控虫。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则尽量选择春茶、高山茶区的茶以及有机茶,以确保茶叶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