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韩国茶礼

二、韩国茶礼

韩国茶礼又称茶仪,是民众共同遵守的传统风俗。茶礼是指在阴历每月初一、十五,以及节日和祖先生日的白天举行的简单祭礼,也指像昼茶小盘果、夜茶小盘果一样来摆茶的活动。更有专家将茶礼解释为“贡人、贡神、贡佛的礼仪”(见图2-6)。

图2-6 韩国茶礼

(一)韩国茶礼的起源

韩国茶礼源于中国古代的饮茶习俗,但并不是简单地照搬、移植,而是把禅宗文化、儒家与道教的伦理道德以及韩国传统礼节融汇于一体所形成的。早在一千多年前的新罗时期,其朝廷的宗庙祭礼和佛教仪式中就运用了茶礼。真鉴国师的碑文中就记载了有关茶的习俗:“如再次收到中国茶时,把茶放入石锅里,用薪烧火煮后曰:‘吾不分其味就饮。’守真忤俗都如此。”

在高丽时期,茶礼已在朝鲜半岛普及于朝廷、官府、僧俗等阶层。高丽最初盛行的点茶法,就是把膏茶磨成茶末后,把汤罐里烧开的水倒进茶碗,用茶匙或茶筅搅拌成乳化状后饮用的方法。到高丽末期,产生了将茶叶泡在盛开水的茶罐里再饮的泡茶法。当时,高丽朝廷举办的茶礼种类繁多,各具特色,例如燃灯会和八关会。每年阴历二月十五日,在宫中康安殿的浮阶中开的燃灯会会举行以下茶礼:“如近侍官上茶,执礼官面向殿阁鞠躬,上酒饭时,执礼官都面向殿阁鞠躬劝酒饭,后人都随这种礼。此后给太子以下的侍臣送茶,茶到,执礼官先赞拜,太子以下再拜,执礼官先赞饮,太子以下随饮毕,揖让。”八关会在每年阴历十一月十四日于宫中仪凤门阶梯底下的浮阶中举办,会举行如下茶礼:“左侧执礼官引太子和上公到洗手间洗手,如近侍官上茶,执礼官就面向殿阁鞠躬劝茶,近侍官摆茶和饮食,也摆太子公侯伯及枢密两阶侍臣的茶饭,中阶的侍臣站着就餐,然后近侍官上茶。此后,太子以下枢密侍臣都再拜,接茶饮毕后揖让。”

另外,高丽王室举办的不同的仪式,其茶礼举办地点有所不同。例如,迎北朝诏使仪式,在乾德殿举行茶礼;在祝贺太子诞辰的仪式中,茶礼在宫中厅幕里简单举行,宾主揖让就座上茶;在给太子分封的仪式中,茶礼在东宫门竹席上举行;在分封王子、王姬及宴请群臣的酒席的仪式中,茶礼在大观殿举行;在公主出嫁时的仪式中,在宫中厅幕举行茶礼。

(二)韩国茶礼的形式

韩国的传统茶礼形式与日本茶道相似,基本上是对茶的冲泡和品饮,但高丽五行茶礼则大大突破了韩国茶礼的传统模式,以规模宏大、人数众多、内涵丰富而成为韩国最高层次的茶礼。高丽五行茶礼是古代茶祭的一种仪式。茶叶在高丽的历史上,历来是“功德祭”和“祈雨祭”中必备的祭品。五行茶礼的祭坛设置为:在洁白的帐篷下,挑八只绘有鲜艳花卉的屏风,正中张挂着用汉文繁体字书写的“茶圣炎帝神农氏神位”的条幅,条幅下的长桌上铺着白布,长桌前置放三只小圆台,中间小圆台上放一只青瓷茶碗。

五行茶礼的核心,是祭祀韩国崇敬的中国“茶祖”炎帝神农氏。

茶礼中的五行均为东方哲学,包含十二个方面:

五方,即东西南北中;

五季,除春夏秋冬四季外,还有换季节;

五行,即金、木、水、火、土;

五色,即黄、青、赤、白、黑;

五脏,即脾、肝、心、肺、肾;

五味,即甘、酸、苦、辛、咸;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

五旗,即太极、青龙、朱雀、白虎、玄武;

五行茶礼,即献茶、进茶、饮茶、品茶、饮福;

五行茶,即黄色井户、青色青磁、赤色铁砂、白色粉青、黑色天目;

五之器,即灰、大灰、真火、风炉、真水;

五色茶,即黄茶、绿茶、红茶、白茶、黑茶。

五行茶礼是韩国国家级的进茶仪式。所有参与茶礼的人都须遵守严谨有序的入场顺序,一次参与者多达五十人。入场式开始,由茶礼主祭人进行题为“天、地、人、和”合一的茶礼诗朗诵。这时,身着灰、黄、黑、白短装,分别举着红、蓝、白、黄,并持绘有图案旗帜的四名旗官进场,站立于场内四角。随后依次是两名身着蓝、紫两色宫廷服饰的执事人,高举着圣火的两名男士,手持宝剑的两名武士入场。执事人入场互相致礼后分立两旁,武士入场要做剑术表演。接着是两名中年女子持红、蓝两色蜡烛进场献烛,两名女子献香,两名梳长辫并着淡黄上装、红色长裙的少女手捧着青瓷花瓶进场,另有两名献花女将两大把艳丽的鲜花插入青花瓷瓶。

这时,五行茶礼行者共十名妇女始进场。十名女子皆身着白色短上衣,穿红、黄、蓝、白、黑各色长裙,头发梳成各式发型盘于头上,成两列坐于两边。用置于茶盘中的茶壶、茶盅、茶碗等茶具表演沏茶,沏茶毕全体分两行站立,分别手捧青、赤、白、黑、黄各色的茶碗向炎帝神农氏神位献茶。献茶时,由五行献礼祭坛的祭主,即一名身着华贵套装的女子宣读祭文,祭奠神位毕,即由十名五行茶礼行者向各位来宾进茶并献茶食。最后由祭主宣布高丽五行茶礼祭礼毕,这时四方旗官退场,整个茶祭结束。

(三)韩国茶礼的精神

高丽时期的佛教茶礼表现为禅宗茶礼,其规范是《敕修百丈清规》和《禅苑清规》。《敕修百丈清规》中关系到茶礼的部分有:后任主持起义时举行尊茶、上茶和会茶仪式;寮元负责众寮的茶汤,水头负责烧开水;吃食法中记有吃茶法;阴历四月十三日楞严会上茶汤,《四节秉拂》一节中还记有献茶、吃茶时的敲钟、点茶时的扩版和茶鼓的打鼓法等。《禅苑清规》中有关茶礼的部分有:赴茶汤、书状(茶会邀请书)、知客(客人接待员)、知事头首点茶、谢茶等。

韩国提倡的茶礼以“和、静”为根本精神,其含义泛指和、敬、俭、真。“和”是要求人们心地善良、和平共处、互相尊敬、互相帮助。“敬”是要有正确的礼仪、尊重别人、以礼待人。“俭”是俭朴廉正,提倡朴素的生活。“真”是要有真诚的心意,为人正派。韩国茶礼侧重于礼仪,强调茶的亲和、礼敬、欢快,将茶礼贯彻于各阶层之中,以茶作为团结全民族的力量。所以,茶礼的整个过程,从环境、茶室陈设、书画、茶具造型与排列,到投茶、注茶、点茶、吃茶等均有严格的规范与程序,力求给人以清静、悠闲、高雅、文明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