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黄茶

四、黄茶

黄茶基本制作工艺分杀青、揉捻、闷黄、干燥四道工序。

1.杀青

黄茶通过高温杀青,破坏酶活性,制止多酚类化合物的酶促氧化,同时蒸发部分水分,散发青草气,对香气的形成有重要作用。与绿茶一样,黄茶杀青也遵循“高温杀青,先高后低”的原则,以彻底破坏酶活性,杀匀杀透,防止产生红梗红叶。黄茶的品质特点是黄叶黄汤,因此杀青温度与技术有其特殊之处。与同等嫩度的绿茶相比,黄茶杀青的投叶量偏多,锅温偏低,时间偏长。这就需要杀青时适当多闷少抛,以迅速提高叶温,达到破坏酶活性的要求。同时通过湿热作用,促进内含物向有利于黄茶品质形成的方向发展。

2.揉捻

黄茶可以趁热揉捻,在湿热作用下既有利于揉捻成条,也起到闷黄作用。同时,热揉后叶温较高,有利于加速闷黄过程。因此,黄茶在杀青后期或杀青后,边炒边揉,即加热揉捻做条。黄茶揉捻用力要轻,防止茶汁挤出,色泽变黑。

3.闷黄

闷黄是黄茶加工的独特工艺,也是黄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见图5-9)。黄茶闷黄有在杀青或揉捻后的湿坯闷黄,也有在初烘后的干坯闷黄。影响闷黄的主要因素有茶叶含水量和叶温。闷黄的初始叶温以及闷黄叶的保温条件,对闷黄的影响较大。为了控制黄变的进程,通常采用趁热闷黄,有时候还要用烘炒来提高叶温,促进黄变。但必要时也可通过翻堆来降低叶温。闷黄过程中要控制茶坯的含水量变化,防止水分的大量散失,尤其是湿坯堆闷要注意环境的相对湿度和通风状况,必要时应盖上湿布以提高局部湿度和控制空气流通。闷黄时间长短与黄变要求、茶坯含水量、叶温密切相关。一般杀青或揉捻后的湿坯闷黄,由于叶子的含水量较高,变化较快,闷黄时间较短,不同茶类闷黄时间从数十分钟到数小时不等。而初烘后的干坯闷黄,由于叶子的含水量少,变化较慢,闷黄时间较长。

图5-9 黄茶闷黄

4.干燥

黄茶干燥一般采用分次干燥。干燥的方法有烘干和炒干两种。黄茶干燥的温度比其他茶类要低,且遵循先低后高的原则。先低温烘炒,实际上是减慢水分的蒸发速度,创造湿热条件,使茶叶在缓慢地干燥失水的同时,在湿热作用下,内含物进一步缓慢地转化,有进一步闷黄的作用,即边干燥边闷黄,使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更加完善。后期采用较高温度的烘炒,固定已经形成的黄茶品质,同时在干热条件下,进一步发展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