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六君子”与“烹茶四宝”
(一)茶艺六君子
“茶艺六君子”也称为茶道组合,它们分别为茶筒、茶勺、茶匙、茶夹、茶针和茶漏。
形状为花瓶造型的称为茶筒(或茶瓶);形状如勺子的称为茶勺(或茶则);形状为一扁平弯头木棍的称为茶匙(也称茶拨或茶刮);形状如夹子的称为茶夹(或茶镊);形状为一根细头针形状的称为茶针(或茶通);形状像一个环形的斗的,称为茶漏(或茶斗)(见图3-19)。
图3-19 茶艺六君子
“茶艺六君子”有不同的功能。茶勺是用来将茶叶方便、卫生地放置入茶杯(茶壶);茶匙主要用于从茶叶罐中取条索型茶叶,或投放茶叶,也可帮助清理壶内的茶渣;茶夹是为了在洗涤、回收茶杯的时候方便夹取,同时也可以夹取一些大块的茶,如普洱茶等;茶针的作用是在壶嘴被堵时用以疏通壶嘴;茶漏是为了在壶口较小的情况下扩大进口,使得茶叶能干净、容易地进入茶壶;茶筒是用来收纳上述五件用具的。除了“六君子”,煮水壶也是基本的茶具。
(二)烹茶四宝
“烹茶四宝”是我国福建及广东潮汕地区品饮乌龙茶时非常盛行的茶具。所谓“烹茶四宝”指的是玉书煨、潮汕炉、孟臣罐、若琛瓯这四件茶具,它们均被看作艺术品。
1.玉书煨
即烧开水的壶(见图3-20)。为赭色薄瓷扁形壶,容水量为200多毫升。水沸时,盖子“卜卜”作声,如唤人泡茶。此壶不但能避免金属水壶的异味,而且保温性能好,冬日里离炉许久仍能保持水温,久用也不易结水垢。相传古时有位工匠设计出此壶后,邀来三五茶友为它命名。茶友见此壶烧出的水清洁如玉,倒水宛若玉液输出,就取名“玉输”。后人认为“输”字不祥,便用“书”字代替。
现代已经很少用此壶,一般的茶艺馆多用宜兴出的稍大一些的紫砂壶,也有用不锈钢壶的,便于保温。
2.潮汕炉
即烧开水用的火炉(见图3-21)。外形小巧玲珑,可以调节风量,掌握火力大小,以木炭做燃料。广东潮州、汕头出产的风炉,有陶质的,有白铁皮的,故名潮汕炉,现代较少使用此炉。
现代茶艺馆里主要有三种烧水用具:第一种是紫砂的小炉子,炉内可放置小小的固体酒精灯,配合大的紫砂壶烧水;第二种是将不锈钢壶置电热板上的可保温的电热器;第三种是将玻璃壶(底部是不锈钢)放在感应盘上的磁感应烧水器。这三种用具,以紫砂炉配紫砂壶最有意境,最合乎品茶之道。
图3-20 玉书煨
图3-21 潮汕炉
3.孟臣罐
即泡茶的茶壶(见图3-22)。为宜兴紫砂壶,以小为贵。孟臣即明末清初时的制壶大师惠孟臣,其制作的小壶非常有名。壶的大小,因人数多少而异,一般是容量300毫升以下的小壶。这种小壶泡茶,色香味皆蕴,即使以沸水注入空壶也有茶味,盛夏隔夜茶味不变。茶壶经久耐用,耐热性强,寒冬沸水注入,亦无爆裂之忧。
图3-22 孟臣罐
4.若琛瓯
即品茶杯(见图3-23)。为白瓷翻口小杯,杯小而浅,薄如纸,白似雪,小巧玲珑,大小似半个乒乓球。容积如此之小,是因为工夫茶多为闲暇时品饮,而非为解渴。古代正宗的若琛瓯产于江西景德镇,杯底有“若琛珍藏”字样。
现在常用的饮杯(区别于闻香杯)有两种。一种是白瓷杯,另一种是紫砂杯(内壁贴白瓷)。
图3-23 若琛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