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茶与平地茶

二、高山茶与平地茶

高山茶是对产自海拔较高的山区的茶的通称。一般认为生长于海拔1000米以上的茶园所产制的茶叶为高山茶。高山出好茶,是高山的气候与土壤综合作用的结果。如果在制作时工艺精湛,那就更是“锦上添花”。

(一)高山茶与平地茶的区别

1.内含成分及耐泡度不同

高山茶的茶多酚、氨基酸、茶多糖、葡萄糖及微量元素和芳香物质比较多,生长于海拔600米以下的茶则普遍较少,约为前者的三分之一。这也是高山云雾茶泡10至20次有余香余味,而生长海拔600米以下的茶只能泡5至10次的主要原因。

2.持嫩性不同

高山茶一般持续半个月仍很柔软,有嫩度、厚度,春茶持嫩性可达一个月。而海拔600米以下的茶一个星期就会衰老硬化,叶片也比较薄,这个可以从湿热叶底区分。

3.预防病虫害能力不同

高山茶区昼夜温差大,不利病虫害繁殖生长,尤其是冬天霜冻天长,病虫难以存活。而低山茶区昼夜温差小,不进行药物防治是不可能的。

4.土壤不同

自古以来就有“高山有土,平地有好田”的说法,高山烂石砂壤黑土多且酸碱度合适,有机质含量高,低山、丘陵黄土居多,有机质含量少。

5.茶叶变化空间不同

高山生产的茶品质变化空间大,醇甜度高,耐泡且香气好。而低山、丘陵平地茶生产变化空间小,苦涩度高,内含物少,不耐泡,生津度差。

(二)高山茶与平地茶的鉴别

在众多的品质因子中,高山茶与平地茶较明显的差异是香气和滋味两项。

高山茶新梢肥壮,色泽翠绿,茸毛多,节间长,鲜嫩度好。由此加工而成的茶叶,往往具有特殊的花香,而且香气高,滋味浓,耐冲泡,且条索肥硕紧结,白毫显露。

平地茶的新梢短小,叶底硬薄,叶张平展,叶色黄绿少光。由其加工而成的茶叶,香气稍低,滋味较淡,条索细瘦,身骨较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