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席设计的题材
茶席设计的题材常见的有如下几大类。
(一)以茶品为题材
茶,因产地、形状、特性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品类和名称,并通过冲泡、品饮而体现其最终的价值。以茶品为题材,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体现出来。
1.茶品特征的表现
茶,就其名称而言,已经包含了许多题材的内容。它有众多不同的产地,不同的地域茶文化有不同的风情。比如竹叶青,给人以清幽的感觉;东方美人,给人以典雅恬静的感觉。茶席的设计可以围绕茶叶的风格、特征来展开,如果茶席设计的风格背离了茶叶的风格、特征,茶席整体设计就会大打折扣。
2.茶品特性的体现
不同的茶叶展现不同的茶性,如绿茶性苦,红茶性甘,普洱性陈。不同的特性,不同的冲泡方式,不同的器具展示,都会给人不同的艺术感受。茶叶的品饮,可从纯粹的品饮上升到精神享受,以满足人的精神需求。所以,通过茶席设计,可展示不同的自然景观、时令季节、饮茶心境,从而实现某种心理慰藉。
在自然景观方面,常以茶的自然属性来反映连绵的群山、无垠的大地、奔腾的江河、流淌的小溪等,或直接将石、木、花草、树叶置于茶席,体现出人、茶与自然的和谐亲近。比如武夷肉桂,其茶席就可以以奇石、假山来展现武夷山的独特地貌。
在表现时令季节方面,常通过茶叶所展现的不同季节特点,来展示茶与季节的关联。在这样的茶席展示中,茶的季节性不宜与实际相差太远。一般来说,绿茶可用于展示春天,铁观音可用于展示秋天,红茶、普洱可用于展示冬天。当然,茶叶也可以反季节展示,但这种茶席设计对设计者各方面的能力素质要求较高,需要谨慎选择。
3.茶品特色的表现
茶有许多种颜色,将茶色和器具、材料结合起来,以器色衬托茶色,可以完美展示茶席设计元素。例如绿茶之色,碧绿如玉,在茶席设计中,所用器具、背景、装饰物,最好能与“绿”和“晶莹剔透”这两个元素完美地结合起来。
(二)以茶事为题材
中国几千年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茶席题材。陆羽在《茶经》中,也用一个章节描述了“茶之事”。设计者可以从中选取自己喜爱的茶事作为设计题材,进行艺术的展示。
1.重大的茶文化历史事件
几千年的茶文化历史中,重大的茶文化历史事件数不胜数。我们可以选取一些重大时期的事件,从某个角度在茶席中进行精心的刻画,来展现这一文化现象,比如神农尝百草、废团改散、宋代斗茶、供春制壶等。
2.特别有影响力的茶文化事件
特别有影响力的茶文化事件,是指在茶史中虽不具有重大转折意义,但也在某个时期极有代表性甚至影响至今的茶事、比如焚琴煮茶、武阳买荼、七碗茶歌、披红大红袍等。
3.个人喜欢的事件
个人喜欢的茶事不一定具有代表性,也不一定有较大的影响力,但胜在亲切、生动、活泼,投入了一定的情感,个人也熟知事件的细枝末节,将其作为茶席的题材,往往更能从新的角度发掘出一定的内涵,使茶席的思想内容更加丰富而深刻。
(三)以茶人为题材
凡爱茶之人、事茶之人、对茶业发展有重大贡献之人,均可称为茶人。以茶人作为茶席设计的题材,在选择茶人时,可以是古代茶人,也可以是当代茶人,比如神农氏、陆羽、吴理真、陈毅、老舍……还可以是身边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茶人,对茶人选择方面不应苛求。古代茶人,与我们这个时代要求的茶人标准可能有一定的距离,但在那个年代,他们不计功名利禄而事茶,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总之,以茶人为题材的茶席可以从细小的场景来展现这一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