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的鉴赏与保养
(一)紫砂壶的鉴赏
无论是收藏家,还是嗜茶者,对于紫砂壶的鉴赏虽然标准有所不同,也有高低之分,但是有些共识性的原则是一致的。
1.看造型
看造型即观看壶是否造型美观,是否符合自己的欣赏水平和美感要求。紫砂壶是采用全手工的拍打、镶接技法制作的,其造型千变万化,几乎是一把壶一个样,不论是圆形、腰圆形、四方形、六面形、侧面形、动植物象形的,也不论是高、矮、曲、直以及各种变形的,都可以随意制作。而且不论什么样造型的紫砂壶,都具有结构严谨、口盖紧密、线条清晰等工艺特点。
2.观质地
查看壶的质地须仔细查看胎骨是否坚硬,色泽的油润度如何。紫砂壶是用紫泥、红泥、绿泥等天然泥料塑造成型,并用1200℃的高温才能烧成。紫红色泥和浅紫色泥叫紫砂泥,烧成后呈紫黑色或紫棕色;灰绿色泥叫绿泥,烧成后呈浅灰色或浅黄色;棕红色泥叫红泥,烧成后呈灰黑色。这就是各种不同颜色的紫砂壶的成因。紫砂泥颗粒较粗,铁、硅含量较高,成品的硬度也高。从胎质的微观透视,其内部呈团形颗粒,外层是鳞片状颗粒,两层颗粒间形成气孔。了解紫砂壶的胎质特性之后,我们在选用新壶时,就要打开壶盖,轻轻敲击壶体,如果声音铿锵清脆、悦耳,就说明胎骨坚硬;如果壶的表面呈现出光滑油润色,就是很好的选择了。当然,也不是壶体的声音稍低就不好。一般来说,壶音铿锵清脆者适宜泡重香气的茶叶,如清茶;壶音稍低者较适宜泡重滋味的茶,如乌龙茶、铁观音等。
3.闻气味
闻气味主要指闻闻壶里的气味。采用手工打泥片,再将泥片镶接而成的新壶会略带土味,是最好的壶。近代以来,随着陶瓷技术的发展,有些紫砂壶采用了注浆成型的办法制作。这样制作的紫砂壶,由于紫砂泥非常细腻,器物里外极其规整,壶身也很光润,但由于是模具成型,往往带火烧味或机油味。
4.察精度
察精度即分辨壶的精确度是否较高。壶的精确度主要表现在壶盖与壶身的吻合程度和比例配置上。壶盖有圆形、方形、六角形等形式,恰到好处的壶盖会与茶壶口吻合得天衣无缝,倾壶倒茶时没有壶盖脱落之忧。这样的壶盖,茶香不易外散,茶的味道保持得持久。壶把也是紫砂壶的重要部分,选用紫砂壶时除了要注意壶把的造型美观外,还应亲自试试用手端壶是否端得稳、舒服、不吃力。壶把的力点应接近壶身受水时的重心,注水入壶约四分之三,然后慢慢倾壶倒水,顺手者为佳,反之则不佳。要是壶把既美观而又端着省力,就是很理想的茶壶了。
5.品文化
紫砂文化是中国悠久的陶文化与茶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它的文化内涵主要表现在造型、泥色、铭款、书法、绘画、雕塑和篆刻等方面。品位高的紫砂壶往往是以壶为主体,融合其他艺术形式,形成神形兼备的艺术整体。江苏宜兴的紫砂艺术,以素质、素形、素色、素饰著称,素面素心,质朴无华,常使人对它情有独钟。自明代至今,宜兴紫砂壶沿袭了请书画名家参与紫砂壶制作的传统。诸多文人,如董其昌、郑板桥、陈曼生、任伯年、吴昌硕、黄宾虹、唐云等都曾与陶艺师共同完成紫砂壶的制作,为壶题字、题诗、绘画、刻章等。名家参与创作的紫砂壶,大大地提升了紫砂壶的文化档次,成为“字以壶传”“壶随字贵”的收藏绝品,使紫砂壶成为收藏家们不惜重金收藏的罕见藏品。最初将书画镌刻于紫砂壶上的是“西泠八家”之一、清代书画家陈曼生。他酷爱壶艺,曾设计十八式壶样,被称为“曼生壶”。他开创了将书画镌刻于紫砂壶上的先例,自此使宜兴紫砂文化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紫砂壶的壶腰常题有一些回文题词,耐人寻味,引人深思。如“清心明日”四字,随便从哪个字破读都成句,其意不变,如“心清明日”“心明日清”“日清心明”“明日清心”“心日清明”等。也有的无论正读还是倒读都表达的是一个意思,如“可以清心也”“清心也可以”“心也可以清”“以清心也可”等。还有的题词可正反读,如“春螺碧如海”“海如碧螺春”,以及“芬芳透碧澄”“澄碧透芳芬”等。这种回文题词言简意赅,旨趣高雅,人们在品茗的同时,欣赏着这些题词,更觉香留齿颊,不禁拍案叫绝。
紫砂壶的铭款也属于紫砂文化内涵的一部分。铭款即铭刻和款识,是指镌刻在紫砂壶的盖内、壶底或把根处的制壶人的落款,用以表明它生产的年代、制作者和使用者。这是判断紫砂壶制作年代的重要依据之一。不同时代的铭刻和款识的部位和方法有所不同。在字体上,明代多用楷书,清代早期多楷书与篆书并用,而后期则以篆书为主。若是作品没有款识,其价值是要大打折扣的。印章款的鉴别虽是判断制作者的直接依据,但也不尽然。有的名师故去,他的家人、门徒仍然继续使用其遗存的印章,也有高仿印章鱼目混珠。因此,判断紫砂壶的真伪必须综合各个方面,如器型、泥质、泥色、工艺、装饰等来加以分辨,才不至于在辨认中出现偏差。
(二)紫砂壶的保养
在紫砂壶的保养方面,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使用新壶时,须先用茶汤烫煮一下,这样既可以除去紫砂壶的土味,还可以用茶汤滋养茶壶。具体做法是给紫砂壶加入净水,用文火加热煮壶,到水冒出鱼眼般的气泡时,将茶叶放入壶中同煮。等茶水滚沸后倒出茶渣,再用清水冲刷干净,放在干燥处阴干后就可以使用。
经常使用的紫砂壶,在每次泡完茶后,都将茶渣倒掉,并用热水涤去残汤,以保持清洁,若壶里的茶汤留在壶里阴干,日积月累会形成“壶里茶山”,清洁不净,易生异味。不常使用的紫砂壶,在泡用前应以滚沸的开水冲烫一番。
壶应经常擦拭,并用手不断抚摸。在清洗壶的表面时,可用手加以擦洗,洗后再用干净的细棉布或其他较柔软的细布擦拭,然后放于干燥通风处阴干。这样紫砂壶不仅手感舒服,而且能焕发出紫砂陶质本身的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