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席设计的结构方式
(一)中心结构式
所谓中心结构式,是指在茶席有限的铺垫或表现空间内,以空间中心为结构核心点,其他各因素均围绕该结构核心点来表现相互关系的结构方式(见图9-6)。中心结构式属于传统结构方式,是茶席设计中使用较多的一种结构方式。
图9-6 中心结构式
中心结构的核心点,往往以主器物来表现。在茶席的诸种器物中,主器物一般都是茶具。茶具是茶席的主要构成因素,而茶具中又以茶杯(茶碗)为主。
1.中心结构式的大小关照
中国古代传统茶席,历来采取“炉不上席”的做法,即茶炉一般都放置在席下,或直接放在地上。现代茶炉以随手泡、酒精炉取代了炭炉。随手泡、酒精炉清洁、安全,造型也较精致、小巧,因此,大多与其他茶具一起置于茶席铺垫之上。如此,茶席中最大的器物即为茶炉。但茶炉一般不作为茶席中心结构的核心点,只是在特殊茶席题材中才被置于中心。
通常,茶炉都被置于铺垫的右后位,这是为了便于右手提用。而处于结构核心点的主器物,无论是茶杯(碗)还是茶罐,都比茶炉要小得多。由于同属于一个结构比例形式,这样的结构方式并不会让人感到比例失调,主小次大,或主大次小。如果想要突出小的一方,可在色彩等因素中抑大扬小,或在大的对角点上也放置相对大的器物,如滓方等,这样便可基本实现大小结构比例的和谐。
2.中心结构式的高低关照
高低比例是针对茶席铺垫上的器物而言的。背景、插花、焚香、相关工艺品等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具有高低比例的结构差异。
中心结构式的高低比例原则是:高不遮后,前不挡中。
3.中心结构式的远近关照
远近比例是针对结构核心物与其他器物、铺垫空间与茶席的其他构成因素之间的距离而言的。器物之间的距离,以保持茶席的构图协调为目标,远与近的把握,只要总体协调即可。但相同器物,如数个茶碗,还是应该注意茶碗之间距离的对称。不能两三个茶碗挤在一起,留一个茶碗丢在一边,这样会给人不好的印象。
4.中心结构式的前后左右关照
茶席器物前后左右的方向,也是设计茶席时需要注意的。前后器物要以单体获得全视为前提,左右器物要以整体平衡为前提。
(二)多元结构式
多元结构式又称为非中心结构式。在多元结构式茶席中,结构核心可以在空间距离中心,也可以不在空间距离中心,但要符合茶席的结构规律并使茶席呈现出一定程度的结构美(见图9-7)。多元结构式类型繁多,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流线式、散落式、桌地组合式等。
1.流线式
流线式是一种极富个性的结构方式,以地面结构多见。一般为地面铺垫的自由倾斜状态,有强烈的流动感。若是用织品类铺垫,多使织品的平面及边线轮廓呈不规则状。若是采用树叶铺、荷叶铺、石铺,更可随意摆放,只要整体铺垫呈流线状即可。
图9-7 多元结构式
流线式在器物摆置上无结构中心,不分大小、不分高低、不分前后左右,仅是从头到尾,信手摆来。
2.散落式
散落式的主要特征一般表现为铺垫平整,器物基本规则,其他装饰品自由散落于铺垫之上。如将花瓣或富有个性的树叶、卵石等不经意地散落在器物之间;或铺垫不规则,器物也不规则,再将花瓣、树叶类自由散落其间;还有的直接将散落的花瓣、树叶作为铺垫,而器物则呈规则结构方式摆放。
散落式重在表现人身处自然中的闲适心情。
3.桌地组合式
桌地组合式是一种部分器物置于地上,部分器物置于桌上的结构方式,属于改良的传统结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