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江西地区
在该地没有看到作为实征的棉花、棉布的派征,但在正德《大明会典》卷四十一及万历《大明会典》卷四十二的南京户部各处起运数目江西布政司条载有:
“南京库阔白棉布一十万匹,准米一十万石。”
可知在税粮中,十万石折征棉布十万匹,被起运到南京户部。更在万历《江西省大志》卷一,《赋书》中载有:
“南京库棉布米一十万石,每石折布一匹,该布一十万匹。内本色布一万匹,该米一万石,每石征银三钱五厘。折色布九万匹,该米九万石,每石征银三钱,共该征银二万七千两,脚耗银七百五十四两四钱九分七厘。”
可知万历年间已把此折银。
现在通过地方志物产条探索一下该地棉花的普及情况,康熙《余干县志》卷二,“土物”之“木棉”条载有:
“元大德初,土人得种于淮上。”
传说饶州府余干县的棉花,是在元代时被移植去的〔42〕。但种子据说要从淮河地区得到,说明江西北部那时候大概还没有种植棉花。因此,我想可以认为该地开始种植棉花大概是在这个时期。在嘉靖《抚州府志》卷八,《物产》条载有:
“木棉布,纺木棉花为之。聚万石塘,出东乡。”
记载了生产出的棉布的集散情况,在嘉庆《九江府志》卷四,《物产》条载有:
“绵布,者曰土布。细者为腰机。以上多出德安、瑞昌、彭泽。”
在万历《弋阳县志》卷六,《物产》条载有:
“绵布,者名蛮布,稍细者名腰机。”由此可知已产生种别。据此推测江西省的棉布已被作为商品贩卖到外地。
另一方面棉花,在上述《九江府志》之《物产》条记载:
“棉,五邑俱产,惟德化封郭、桑落二洲者,核小而绒多。”
可知在九江府地区棉花种植已经普及。但是,在康熙《新城县志》卷三,“物产之木棉条”载有:
“花货自河南、湖广,土人颇种,然不多。”
记述了清代时期江西的棉花是从河南、湖广地区购入的,因此可以认为明代时期江西地区棉花的种植还未达到满足需要的程度。
以上是江西省北部的大致情况。在嘉靖《江西通志》卷三十二,南康府条物产就有棉花的记载,据此可知南部赣江上游地区也种植棉花〔43〕。可是,据康熙《瑞金县志》卷四,《食货物产》条载有:
“棉布,瑞金旧无棉花,皆买诸商贩。隆庆三年,知县吕若愚,始募人,买花种于邻郡,教乡民种之。但土性不相宜,虽种不生。今亡。”
说明在内地瑞金县地方,木棉的普及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