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从1088年博洛尼亚大学的建立至今,大学这一组织在人类社会已经存在了近一千年。大学之所以能够如此长久稳定地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是因为其满足了为人类社会培养人才以维持人类文明不断进步发展的根本需要。人才培养也应当是大学众多功能当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功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我们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完成这一任务必须有与其相匹配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人才培养体系必须立足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来建设,可以借鉴国外有益做法,但必须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23]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打造,最为关键的是对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建设,要坚持中国共产党对高校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将我们的制度优势转化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能力。
在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的基础之上,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要进一步加强学科体系、教学体系、管理体系建设,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24]一流大学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精尖人才的重任,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加强学科能力建设,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特别要加强基础学科、前沿交叉学科等关系国家科技创新、前沿科技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鼓励自由探索,打破传统研究的思维定式,开拓新的研究方向,产生更多原创性研究成果。进行培养模式的创新,突出个性化培养,推进教学理念、模式、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提高一流大学的学生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他们参加科研项目训练,培养他们的科研兴趣,从而使他们的志向更加远大,成为未来的一流学者和一流科学家。建设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最终就是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打破西方国家在高新技术领域对我们的科技垄断,为我们发展前瞻性基础研究、创造引领性原创成果提供动力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