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会资源为依托,打造实践育人课堂

(二)以社会资源为依托,打造实践育人课堂

育人资源,从广义上讲就是教育资源。善用社会“大资源”,把“实践课堂”置于广袤的天地之间,拓展教育场域,用鲜活的实践引导学生实现“小我”到“大我”的蜕变。

构建课程协同育人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须“善用”大资源。当下,专业人才培养可利用的“资源”极其丰富甚至过剩,如何筛选资源、整合资源,免于“拿来主义”,使优质资源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最大价值,这就需要专业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充分调研学情和社情,结合专业实践教学方法、平台、途径,挖掘、整合、利用优质的社会资源服务教学。

大思政课程观强调专业人才培养的育人使命要寓于全部教育教学活动中,兼顾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传统课程观把课程内容局限在课堂范围内,强调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论的掌握。构建育人大课堂要跳出“重理论、轻实践”的窠臼,把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隐性课程置于重要地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离不开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综合应用与训练。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每学年6~8月增设专业实践学期,即第三学期,将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的优质社会资源整合起来,与专业形成合力,打造实践育人课堂。专业实践学期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利用社会大资源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以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依托,以真实职业环境和真实项目为载体,强化实践育人效果。在专业实践学期,各专业进一步加强了与企业的深度融合,通过校企双元育人、构建跨界课堂、共建产业学院、共建课程、共建实验实训基地等方式,形成系统育人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