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师资队伍及卓越人才数量处于劣势

(二)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师资队伍及卓越人才数量处于劣势

教师队伍的水平不仅决定着一所高校的办学水平,而且也能反映高校所在区域的人才发展水平。作为反映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粤港澳大湾区高校教师学历构成结构还有较大的优化空间。由图5可知,在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三大人才高地中,北京的高校博士学位专任教师占本地专任教师比例最高,为65.8%,其次为上海,占比为56%,而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占比除了澳门香港、澳门较高以外,广东高校的博士学位专任教师占比仅为28.7%,专任教师学历主要集中在本科和硕士学历,分别为34.3%和36.0%。

图5 2019年北京、上海、广东高校专任教师学历分布

此外,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卓越人才数量处于劣势。在国内,两院院士和国家杰青是体现高端科技人才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由图6可知,1955—2019年间,当选院士在北京工作的有1186人,占全国总数量的比例高达45.88%,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5.6倍。同期,当选院士在上海工作的为251人,占比为9.88%。而在粤港澳大湾区工作的仅为85人,占比3.35%。国家杰青被视为国内两院院士外最有分量的人才称号之一,拥有国家杰青数量的多少,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研究机构的科研实力及所在区域的人才发展水平。由图7可知,2016—2020年间,国家杰青在北京和上海的分布均大幅高于粤港澳大湾区,在年度总量、增幅等指标上,粤港澳大湾区均表现不佳。

图6 1955—2019年两院院士当选时工作区域分布

图7 2016—2020年国家杰青工作区域分布

从国际经验来看,世界著名湾区的产生和发展无一例外都与高水平大学集群有着紧密联系。高水平大学通过集群发展为湾区引进、培养、聚集了大量高层次卓越人才,建立起了国际一流的高水平人才高地。以享誉世界的三大奖项——诺贝尔奖、菲尔兹奖、图灵奖为例,从表1中可以看出,相较于世界其他三大知名湾区,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国际顶尖人才劣势十分明显,在诺贝尔奖、菲尔兹奖、图灵奖等国际公认顶尖人才的占比上非常不足,与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存在较大差距。

表1 世界四大湾区高校拥有顶尖人才比较

注:数据截止到2019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