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国别的分析

(二)国别的分析

大学的所属国家加以比较可以发现,不同国家的大学在校址选择上呈现出了不同的特质(见图3、图4)。[25]作为世界高等教育的领头羊,进入榜单的美国大学数量最多,但其大学在校址的选择上却与人们的认知有所出入。在2021QS世界大学排行榜中位于普通城市的美国大学数量远超重要城市,前者在上榜美国大学的总数中占比高达70%,后者则仅30%。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行榜中的状况也同样如此,位于普通城市的美国大学共占总数的75%,而位于重要城市的大学仅占25%。英国是两个排行榜中上榜大学数量第二多的国家,其主要特征是两个排行榜中大学在重要城市和普通城市的分布都较为均衡。2021QS世界大学排行榜中建于普通城市的大学占据总数约55%,建在重要城市的约为45%,而在软科世界大学排行榜中建于普通城市的大学约占54%,而建于重要城市的占46%。与英国不同,位于欧洲另一区域的德国在大学校址选择上既保留了自身的特色,又延续了欧洲的大学传统。在两个排行榜中德国建于普通城市的大学占比都高于重要城市的,分别为63%和60%,表明德国的大学是国家诉求和大学价值观共同发展的典型,正如雷丁斯对德国大学文化理念的总结,“大学不仅仅是国家政策的工具,相反,大学必须体现能转化为实践的思想,如为理想奋斗。这才是它与国家的纽带,因为国家与大学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大学寻求体现思想,这种思想要能转化为奔向理想的行动;而国家必须寻求实现实践,这种实践能转化为思想,即民族的理念”[26]。法国作为中央集权的国家,在大学校址选择上更加青睐重要城市。2021QS世界大学排行榜中法国重要城市的大学占总数的86%,在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行榜上重要城市的大学则占总数的69%,其中最重要城市均为巴黎。与美、英、德不同,但与法国类似,我国建于重要城市的大学较之普通城市的大学在数量上占据压倒性优势。重要城市的大学在2021QS世界大学排行榜中占比约为87%,而在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行榜中重要城市的大学占比则直接达到了95%。

图3 2021QS世界大学排行榜中主要国家的大学及其所在城市类别的数量分布

若不考虑历史和地域因素,单纯基于城市类型进行分析,两个排行榜中位于重要城市的大学在数量上都略多于位于普通城市的大学。从排行榜的排名层次来看,几乎所有名次区间的大学所在城市的地位都呈现出波动的趋势,但总体上重要城市占比更多一些(见图5、图6)。两个排行榜呈现出的一个共同点是在排名前300名的大学中,位于重要城市的大学与位于普通城市的大学保持比较持平的状态,而排名位于300名之后的重要城市大学数量有显著增多的态势,相应地,普通城市的大学的数量则明显处于劣势。排名前100名的大学中位于普通城市的略少于位于重要城市的,但其比重较为接近,这说明那些以某几个重要城市的世界高水平大学作为例子的观点只看到了世界众多优秀大学的冰山一角。总的来说,尽管数量上存在不同但不同城市类型之间并未呈现出过于明显的差距。建校时位于普通城市的大学仍然占据着不容忽视的比例,主张只有重要城市才能与世界高水平大学适配的论断并不具有说服力。两个排行榜中位于前500名大学所在的城市在它们建校时并非全是重要城市,并且有相当一部分大学就是建于普通城市,至今仍然固守于原地。

图4 2021软科世界大学排行榜中主要国家的大学及其所在城市类别的数量分布

图5 2021QS世界大学排行榜前500名大学所在城市分类与大学数量

图6 不同类别城市在2021QS世界大学排名各层次中的数量和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