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质量,培养更多、更高素质的人才

(三)提升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质量,培养更多、更高素质的人才

推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更高素质的人才,是党和国家立足我国现代化的阶段性特征和国际发展潮流提出的深刻命题。针对粤港澳大湾区受高等教育人口数量和研究生数量占比不足这一客观现实,粤港澳大湾区高校要肩负起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通过着力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强化研究生教育等途径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或区域的差距,为人才高地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一是着力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没有好的本科教育,高质量研究生教育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正如图灵奖得主约翰·霍普克罗夫在第四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谈上所指出的,中国人才数量比美国多,但美国在研究型博士学位项目方面比中国强,原因在于中国本科生教育并没有为研究型博士学位创造出足够多的高质量申请人。[16]本科教育是大学的灵魂,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一流本科教育是高质量研究生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因此,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应高度重视本科教育,努力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及大湾区受高等教育人口的数量占比,发挥培养卓越工程师、基础研究人才、基础学科人才的主力军作用。同时,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是强化研究生教育。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引擎,在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方面具有既直接又基础的重要意义。[17]作为国民教育的最高端,研究生教育担负着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尤其是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快速兴起,高端人才日益成为国际竞争的决定性力量,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因此,缩小与发达国家研究生教育的差距,培养更多的高层次创新人才成为新时代摆在研究生教育面前的一项重要议题。一方面,粤港澳大湾区高校要进一步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坚持供给与需求相匹配、数量与质量相统一,保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培养能力相匹配的研究生教育发展原则,适度超前布局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稳步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另一方面,要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通过加强个性化培养,健全研究生导师制,加强分流、引入淘汰机制等措施,严把入口关、过程关与出口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