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经验教育学的认知建构

(二)面向经验教育学的认知建构

40年来中国教育实践遵循教育外部关系规律,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成为中国教育研究的认知主线。如,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教育;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的知识经济与素质教育、终身教育改革。在短短几十年里,剧变的中国经济社会极大地丰富着中国教育实践,积累了根植中国独特社会实践的教育经验。但面对这些实践经验,教育研究还未形成一套综合、完整、系统的话语体系来成熟地表述中国经验。[86]可以说中国教育实践多停留在“经验”层面,还未能建立起成体系的学科概念和理论,对本土教育规律的认识缺乏理论识别力和解释力。因此,中国教育研究的紧迫任务就是要努力将“教育经验”转化为“经验教育学”。

正如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87]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教育实践应突出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适配的人才培养,面向未来发展需求,指向科技经济前沿,提出基于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教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譬如,近年来提出的高校“四新”学科建设实践,当前亟须学界对“四新”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发展规律进行理论探究,进而指导高等教育实践工作。从这一工作看,就是要提升中国教育经验的理论水平,从而构建生长于中国实践的经验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