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一流学科建设的情境:以大学和科研院所为主体的认知情境

(二)我国一流学科建设的情境:以大学和科研院所为主体的认知情境

《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教研〔2018〕5号)强调,一流学科建设要提升学科协作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各主体在人力、资本等方面的优势。[26]可见,政策目标中一流学科知识生产的情境应包含认知情境与应用情境,进而提升一流学科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是模式3的特征。

而我国一流学科建设的实际情境是在大学及科研院所中,从一流学科建设的组织场域和主要成果可以看出: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积累了大量的优质人力资源、组织资源和社会声誉,加之得天独厚的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使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始终是知识生产的主力,一流学科建设以大学及科研院所为主要场域。另外,一流学科的遴选标准和建设成效以学术论文和项目获取为主,其知识生产必然以论文等形式为主。而在企业等主体参与的知识生产情境中,知识生产的产物可能是专利、技术等非论文形式的成果,导致一流学科建设必然在大学这类认知情境中进行,企业等主体很难参与其中。因此,我国一流学科知识生产的情境以认知情境为主:大学和科研院所掌握着知识生产的绝对主导权,在“唯论文”“唯项目”导向下,知识生产以基础研究和理论研究为主,以创造易于编码和传播的编码知识为主,既不重视模式2应用情境中默会知识的生产,也不注重模式3中将编码知识与默会知识相结合的综合性知识生产,符合模式1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