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课程观视域下课程协同育人体系构建与路径探索
2025年11月13日
大思政课程观视域下课程协同育人体系构建与路径探索
赵婷婷 陈景鑫 曹勇安[1]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齐齐哈尔黑龙江,161000)
摘 要:高等教育的实质是专业教育。课程观是对课程主体及其建设规律的基本观点和看法。大思政课程观是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专业为建设载体,以构建专业“全课程”协同育人体系为目标,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时代课程建设格局。大思政课程观视域下构建课程协同育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必然要求。本文基于问题导向,以“大思政课程观”为引领,着眼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旨在探索和创建“立德树人,协同育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时代课程建设格局。
关键词:大思政课程观;立德树人;“四真三化”(FT)课程建设模式;课程协同育人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如何构建?根本路径就是要以“大思政课程观”为引领,持续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发展,促进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发挥好思政课程“动脉静脉”各类课程“毛细血管”同向同行、协同一致“供给养分”的作用,解决好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两张皮”的问题。[3]实现“如盐入水”“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高校课程建设的崭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