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才软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2025年11月13日
(二)高校人才软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过去,为了快速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粤港澳大湾区高校聚焦人事制度改革和人才环境营造等关键环节,对标国际一流高校,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人事制度。包括实行去编制化管理,探索建立岗位管理和人员聘用制度,实施与国际接轨的分类聘用、考核评估、晋升制度体系等。粤港澳大湾区高校人事管理体制和人才评价体制改革,旨在为高校和大湾区孕育良好的人才环境。得益于此,近些年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吸引和聚集了一批高素质人才,人才活力得到激发,人才发展成就显著。但由于政策配套的不足和制度设计的不尽完善,粤港澳大湾区高校还存在“官僚主义与等级观念、科研功利主义与短视化、职业安全感和幸福感缺失、高住房压力与高职业负荷”等问题,不利于青年人才的成长和发展,导致了人才吸引力下降以及人才流失。据笔者的调研和观察,粤港澳大湾区很多高校在移植“预聘—长聘”这一与国际接轨的人事制度时,存在一定的耦合障碍,产生了“制度异化”和“制度排斥”效应,与之相伴的“科研管理者对高校教师的短期化规约、无休止的指标累计战、愈演愈烈的学术锦标赛、学术工作中表演主义、未来不确定的职业生涯”等诸多问题抑制了青年人才安心从教与科研的热情。这些都充分表明,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办学理念、用人政策、科研条件、管理服务等还方面还有较大的优化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