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教材建设的发展阶段(1978—2011年)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特别是高等教育入学人数的增加、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的成立、高等教育学学位点的获取等均促进了高等教育学教材的建设。1983年11月14日至19日,由朱九思在华中工学院主持召开了关于潘懋元主编的《高等教育学》教材听取意见座谈会。这一阶段,共出版高等教育学教材69本,如1984年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潘懋元的《高等教育学》,1990年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田建国著的《高等教育学》,1998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谢安邦主编的《高等教育学》,2001年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王伟廉主编的《高等教育学》,201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张楚廷著的《高等教育学》等,这些高等教育学教材的出版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学教材建设工作的蓬勃发展。这一阶段,高等教育学教材建设的特点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高等教育学教材建设重视的理论取向。一方面随着1983年高等教育学作为二级学科纳入教育学学科之中,高等教育学的学科独立性需要有独特的理论支持。另一方面为了彰显高等教育学的独特属性,研究者产生了对高等教育学进行探究的热情,出现了专门对高等教育学教材进行探究的论文,诸如1992年陈祖兴的《建构现代高等教育学学科体系的新尝试——评田建国同志的专著〈高等教育学〉》、2002年叶信治的《向构建理论体系的高等教育学迈进的新尝试——评王伟廉教授主编的〈高等教育学〉》、2011年李碧虹的《游刃于形而上下之间——读张楚廷先生〈高等教育学导论〉》等。
第二,高等教育学教材建设的学科性凸显。这一阶段,研究者不仅借鉴教育学教材的知识体系,开始对高等教育学学科理论体系进行探究,而且在对高等教育学教材进行编写的过程中,研究者更加注重对高等教育学教材的逻辑起点、理论体系、研究视角等的探究,如出现了以大教育视角构建高等教育学[5](1980年,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田建国著的《高等教育学》)、首次将高校的课程与教学领域作为高等教育学逻辑起点[6](2001年,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王伟廉主编的《高等教育学》)、以“高深专门知识的教与学”为高等教育学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7](2001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薛天祥的《高等教育学》)。还有研究者认为张楚廷著的《高等教育学导论》一书主要对高等教育学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不仅与其他优秀的高等教育著作一样,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学的发展,而且又一次带来了重大突破。[8]
第三,高等教育学教材建设的队伍扩大。这一阶段共出版了高等教育学教材69本,出版教材的出版社,既有专业出版社,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又有综合性大学及师范大学的出版社,如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等。从高等教育学出版的研究者学科背景来看,既涉及教育学、高等教育学研究者,还涉及社会学、管理学等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