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点达成为根本,实现思政育人目标

(四)以课点达成为根本,实现思政育人目标

通过“四真三化”(FT)课程建设模式将思政育人教学目标层层分解至课点。检验各类课程的思政育人目标是否达成,关键在于对态度点进行科学评价。态度是人们在自身道德观和价值观基础上对事物的评价和行为倾向,通过人的言行表现出来,育人效果最终将落实到学生外显行为上。因此,在课程协同育人体系中,态度点的评价尤为重要,也是评价中的难点,思政育人效果最终将通过学生的外显行为体现。因此,在评价方面应根据学生行为,制定具体的、落实到课点的细化考核标准,通过课点考核是否达标,确定育人成效是否达成。(具体如表4所示)

表4 “项目1胶凝材料性能检测”项目矩阵

例如“土木工程材料”课程,“课点2”由“知识点K3、K4”和“态度点A1”组成。对于“态度点A1”的考核则是通过制定项目进度计划评价表评价学生的外显行为来实现。(具体如表5、表6所示)

表5 关键项目进度计划评分表

表6 次要项目进度计划分表

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为靶向,以三级矩阵开发为突破口,以目标逐级完成为保障,以课点达成为根本,实现“以终为始开发课程,从始至终保障质量”。各专业组织建立课程体系矩阵(一级矩阵),各教研室组织建立门课矩阵(二级矩阵),任课教师建立项目矩阵(三级矩阵),逐层保障对上一级目标的支撑。专业、教师通过量表观测学生外显行为变化,以此考察课程育人成效。“四真三化”(FT)课程建设模式的评价体系为课程协同育人成效提供了可视化、可量化的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