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学科知识生产的目的:科研、应用与公益并举
2025年11月13日
(一)一流学科知识生产的目的:科研、应用与公益并举
伴随着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型,我国一流学科知识生产应追求科研、应用与公益并举:其一,科学性是知识生产的基本特征,一流学科不能顾此失彼,为了凸显应用性和公益性而忽略科学性。其二,应用性是实现公益性的前提,是模式3对模式2的传承,应减免学科在迈向公益性知识生产时的不适。其三,公益性是一流学科迈向模式3的重要标志,是知识生产与公民社会紧密结合的产物。因此,一流学科建设要转向模式3,就要以科研、应用与公益并举为目标,这要求我国一流学科坚守科研本位,跳出传统视野,面向社会发展需求、推进学科间的协作、积极尝试构建灵活的组织架构。
杜克大学早在20世纪便将经济社会发展对学科建设的影响纳入学科发展规划中,主张推动大学与国家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对其学科建设走出“象牙塔”具有重要意义[43],这一实践对我国一流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我国高校也可主动将国家战略规划纳入学科发展规划中。此外,还要树立服务人类社会、立足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愿景,将一流学科建设作为民生福祉的重要工程看待,以提升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传承与发展人类文化等公益性目标为己任。哈佛大学校长福斯特教授曾在演讲中指出,哈佛的科学探索一直以人类的健康和发展为主旨,实践中,问题出现在哪里,哈佛的学者就会出现在哪里。[44]我国一流学科建设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既破又立,造福社会。